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户主赵迁,户口七人,原有田十二亩,现在均田二十八亩,粮二十八石……”

    “户主王牧,户口二人,原有田二亩,现在均八亩,粮八石……”

    “户主吴会,户口一人,原无田,现在均田四亩,粮四石……”

    九月中旬,江西吉安府永宁县济安镇内,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均田运动。

    江西吉安府,作为江西官员的集中地,这里毫无疑问是被流配官员最多,被缴获田亩最多的地方。

    伴随着新政官吏抵达,由朝廷下放的流官、吏员开始接手吉安府事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均田政策。

    伴随着秋收结束,那些曾经的佃户被齐民编户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耕地。

    他们收割的粮食,大部分上缴给了朝廷,朝廷则是发给他们未来一年的口粮。

    对于这样的政策,没有人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都沉浸在了自己突然得到均田的喜悦中。

    “王举人的田,现在是我的了!”

    作为镇里著名的单身汉,三十二岁的吴会咧着嘴大笑,尽管穿着粗布麻衣,整个人蓬头垢面,可现在的他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

    虽然是单身汉,可他并不懒惰,只是因为家中贫穷才单身到了现在。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他都作为镇上王举人的佃户生活着,每年经他料理的田地都能亩产二石半以上,可属于他的粮食却只有一石二斗。

    二十年过去,他多年攒下的钱不过五贯,原本想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然而随着朝廷的均田运动开启,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而且还是水田。

    四亩水田,以他的能力,每年可以稳定产出十石以上。

    即便按照以前每年要交三成左右的田赋、苛捐杂税,他也能留下九石粮食,更别提如今只收税一成了。

    好好经营的情况下,他每年最少能收获九石,除去自己的口粮,起码还能存下六石,贩卖后二贯余钱,几乎等于他过去近十年的效率。

    这样的改变,如何让他这样的佃户不高兴,不喜悦?

    “我的田啊!!”

    田埂上,济安镇上千名百姓激动的扑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上,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是佃户,而是田主。

    苦难的日子终究过去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朝廷的新政。

    只是转瞬间,这群当初被怂恿抵制新政的农民,现在成为了新政最坚定的拥护者。

    现在最恐惧那群被流配之人的不是朝廷,而是他们这群均了田地的农民……

    “一千二百五十七万六千余名百姓,耕地四千二百一十三万三千余亩,其中水田三千四百二十七万六千亩,水浇地二十九万七千余亩,旱地七百五十四万亩。”

    “朝廷查抄所获的一千六百余万亩,已经通过口数均分给了八百余万百姓,全江西六成以上百姓都得到了惠利。”

    十月初,随着均田运动彻底结束,春和殿内的朱高煦也得到了此次解缙案和江西新政的结果。

    根据户部尚书郭资的汇报,站在窗台前的朱高煦脸上浮现笑意:

    “均分给了八百余万百姓,也就是说,现在起码有八百多万百姓是人均四亩耕地?”

    “回禀殿下,是如此。”郭资作揖回应,同时继续道:

    “江西的齐民编户很快,当下有二百一十六万城池生活人口,剩下一千四十余万乡镇人口。”

    “乡镇人口基本都满足了人均四亩的标准,少部分超出,少部分不足。”

    新政针对的主要还是江西的士绅富户,对于一些富农是没有针对的,况且就算没有针对,江西的耕地也肯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