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54章 北上之旅

    “毕业了……”

    除夕夜前,看着手中的毕业证书,以及面前的江宁中学,朱瞻壑一时间有许多不舍和感慨,但最终只化作了这一句话。

    “郭壑,你接下来要去读军学?”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朱瞻壑转头看去,果然是与自己相识五年的江淮。

    五年时间,江淮已经是二十一岁的青年,长得清秀俊朗,身材不似他父母,足有五尺七寸余(182cm),高大俊朗。

    过去五年时间里,他连续蝉联五年年级第一,早早就被那些达官显贵盯上,恨不得把自己的女儿都推到他的床上。

    翻身上马,朱高煦无须抖动马缰,赤驩便载着他沿着官道小跑而去。

    这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开创的就是油画。

    五年间,他每个学期都是九科甲等,此外还通过给朱瞻圻他们补课,赚到了六十贯。

    郭绍瞧着他背影,叫嚷一声后便转身离去了。

    想要恢复生态,就得解决燃料问题,因此煤炭产量提升,必须提上日程。

    大明的马政早有成效,尤其是拥有了东北松嫩平原那么大的马场后,大明的马匹数量更是日益增长,如今光储备的军马便有二十余万匹,已经装备的近二十万匹。

    这些人的诗词虽然不如杜甫、李白、辛弃疾等人,但若是消失,对于华夏文化也算不小的损失。

    站在甲板上,父子二人聊了许多,直到黄昏,舟船停靠扬州城时,父子二人才结束了话题。

    相比较之下,去年大明朝的人口达到了八千二百余万,煤炭产量却只有一千二百余万吨。

    朱瞻壑询问着朱高煦,朱高煦头也不抬道:“陪你过完元宵就走,不过你也不用难过。”

    这是他第二次离开南京城,相比较上次离开时,励志证明自己的想法,现在的他除了遗憾自己正直壮年却要被困在宫廷,再无任何遗憾。

    不过这五十贯放在西江镇,那便是他父母近七年才能攒下的钱。

    虽说五年间也有花销,但如今还剩下五十贯。

    几个乡镇的探索,并没能给朱高煦很好的回复。

    扬州本就是鱼米之乡,当地的百姓想要吃好喝好再简单不过,毕竟光是疏通运河,每年就需要招募数万人,算下来十二个月里,起码有上百万人次参与疏通运河的工作,赚些钱再容易不过。

    “煤炭、铁路、蒸汽机……”

    想到这里,朱高煦颔首道:“日后等你毕业从军,写首送你。”

    正月十六,朱高煦带着全家人登上紫金山,来到了明孝陵的明楼之中。

    “爹,您还会写词?”

    念头落下,江淮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读了五年的母校,沉吟片刻后转身离开了这片土地。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十三岁离家,像你这般年纪时,已经射杀西阳哈、血战哈剌兀了。”

    纸笔砚墨他得带上,另外就是他攒了五年的钱。

    “伱羡慕?”江淮转头看向郭绍,郭绍却咋舌:“我家里你不知道?这样的马还有几十匹。”

    站在东宫看了一眼外面绽放的烟花,朱高煦便转身回了春和殿继续批阅奏疏。

    对于朱瞻壑,江淮也不客气,只是走上前接过马缰,打开了那皮革袋子。

    其实他没有什么需要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