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手段获得的。

    “陇山段的四百里铁路,以当下的技术,恐怕……”

    “现在因为银行刚刚出来,许多百姓还不了解,也不支持,就连朝廷自己人都在发俸禄后连忙将钱取出,拿回家存起来。”

    “朝廷从海外获取金银,又在国内以十税一收税,若是不惠利百姓,那何足以称天子,何足以称百姓为子民?”

    要知道老朱积攒了三十三年,也不过才给朱允炆留下不到四千万贯的钱粮布匹罢了,而永乐、洪熙十九年间用兵不断,居然能攒下七千多万贯,而且大部分都还是真金白银。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盯好工部那边的铁路建设。”

    “臣户部尚书郭资,有事起奏……”

    在朱高煦的准奏下,郭资站出来开始说起了去年的财政情况。

    “对于牵连的人,别以为致仕后就能躲过去。”

    朱高煦十分满意,在他看来,如此才是大明的真实人口情况。

    朱瞻壑还能待到二月中旬,二月中旬后,他便要乘车南下,随后换马车返回南京继续读书了。

    话语间,朱高煦对郭资继续道:“下个月我会开始刊登报纸,将朝廷将四百余万两黄金和一千多万两白银存入银行的事情公之于众。”

    如果黄金也能随意由户部支配,那国库的积存钱粮就在七千余万贯,这是何种概念?

    他这番话,让群臣心中紧张,不等他们试图上疏,朱高煦便继续开口下令:

    “下旨,剥夺孔彦缙衍圣公爵位,另没收查抄一切财货,另立孔庙。”

    其次就是在报纸上狂轰滥炸,让整个民间所能接收到的,都是大明银行的正面消息。

    “银行的运行成本是多少?”

    “这与你们无关,朝廷的水泥强度不够,钢筋技术也达不到,你们即便想要修建也有心无力,这是太学的事情。”

    一个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拒绝习惯带来的诱惑。

    “无涉事的孔府子弟迁徙贵州定居,涉事孔府子弟及官吏亲眷发往云南车里、陇川府。”

    被迁徙的对象,多为家中耕地数量不足的人家,凡是人均低于三亩的百姓,均被强制迁徙。

    正如当年朱高煦设想的一样,大明小学推广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短缺的人力岗位。

    只要朝廷控制好这个度,那便不存在支付不起利息这种事情。

    不过对于善于搞舆论的朱高煦来说,如何让银行走上正轨,没谁比他更清楚了。

    但凡这些矿区出点事情,户部恨不得让六军都督府插着翅膀飞到矿区去。

    “宅院别墅二百八十六座,田地二百四十三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亩半,谷仓粮食七十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万石五十三斤二两。”

    这些地方如此,海外有矿区的地方也如此。

    “你不用太担心银行的事情,不出三年,我敢保证银行内最少有两千万贯的不动储蓄。”

    这次北征虽然没有遭遇什么敌人,但朱瞻壑确实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故此对以往嗤之以鼻的教材也开始上心了起来。

    在银行开业的同一天,各地报纸争先恐后报道了银行的规矩和政策,其中当地存,异地取的法子尽管很早就出现,但过往都是私人或商帮在做,第一次有朝廷参与其中。

    朱高煦目光扫视群臣,语气铿锵有力:“朕会查出来,朕一定会查出来!”

    在他们的视角来说,朱高煦这步棋确实不太好,甚至有些牵强。

    故此,商贾及百姓们并不知道朝廷的银行能否信任。

    历经十八年的政策推行,大明的人口增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