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就是舒服的让我总做噩梦。”

    “你没见过你太爷爷,我这么些年一直担心等我走了以后你太爷爷说我做的不好。”

    朱棣自哀自怨,那唉声叹气的模样,加上他的表情配合,不免让朱瞻壑感到难受。

    他起身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了几本书翻阅,不知不觉中天色便亮了起来。

    “等两京铁路和西北铁路竣工,我估计这煤价会低到八十文去。”

    “卧铺?”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两年没回家,火车都有卧铺了。

    马车的车窗改为了横拉的玻璃车窗,外面还有一层用来保护玻璃的木质车窗。

    之所以这些东西能出现,也得益于蒸汽抽水机的出现。

    当然,这只是指白天的卯时到晚上的亥时,亥时以后只有到站,没有出发。

    似乎是过于疲惫,他只觉得自己还没休息多会,便听到了百户官呼唤自己的声音。

    如今在这马车上休息片刻,稍许好去见自家父亲与爷爷。

    朱瞻壑回应着,朱棣听后皱眉道:“怎么取个禽兽的小名?”

    “百姓坐车的多吗?”

    朱棣竖起两根手指头,却又很快摇摇头:“不过……”

    “增加了这么多?”朱瞻壑倒吸一口凉气。

    不多时,随着汽笛作响,这辆拉着太子与太孙的火车开始向着北方驶去。

    只是当这次他返回北京后,不得不夸一句自家父亲的先见之明。

    趁着停靠加水加煤的时间,朱瞻壑让人买了些甜食回来吃。

    “既然准备好就出发吧,耽搁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还得去燕然都司任职,早去早好。”

    反观大明的矿工,哪怕是陕西的工价,足够他们买十斤米外加一只肥鸡,舒舒服服的回家与家人吃上一天。

    “嗯……就拿粮食来说。”朱瞻壑选了一个好例子:

    “以后我也要让百姓能坐上便捷的火车。”

    相比较两年前,朱棣的多了些白发,但依旧虎威尚存。

    朱瞻壑一听立马道:“您若是不信,不如坐火车去江南问问,百姓确实都夸您。”

    例如在石见银矿开采银矿的日本矿工,干一天活顶多能买三斤粟米,勉强养活两口人,甚至还不够吃。

    几份甜点和几张饼子被带来,每份饼子都被切了一角。

    在站长的带路下,朱瞻壑来到了车厢中间的位置,而这里是车厢内唯一有门的隔间。

    “这江南的煤价啊,几乎是随着两京铁路和西北铁路的修建而越来越便宜。”

    与之相比,陕西的工价虽然不如北直隶和东北的高,但比起种地来说,那可真是轻松太多了。

    得知北京人口规模后,朱瞻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父亲说过的北京粮食问题。

    “这么多商贾,北京的人口是不是也增加了?”

    朱瞻壑吩咐一声,便继续陷入梦乡中。

    朱瞻壑看着自己面前的房间,暗自许下心愿,随后便招呼沐氏进入房间休息。

    从凤阳前往北京有三十个站点,每个站点十文的情况下,需要三百文才能从凤阳坐车到北京。

    朱瞻壑颔首,同时询问道:“这个卧铺是最新弄出来的吗?”

    对此,站长分别作出解释。

    算下来,一天时间中,凤阳府可以走八班车,人数在三千五到四千左右。

    “这……这样不好吧,万一他打骂你,我怕你受不住。”朱棣鼻头一酸,朱瞻壑却作揖道:

    “爷爷您放心好了,明日等我好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