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行。

    不过,这样的笑容很快就被收了起来,因为朱高煦想到了更严重的事情。

    “这群御史不巡查地方,地方的农户一旦被地方官员欺辱,那就得打碎牙齿往肚里咽。”

    朱允炆这话说对了,作为从乞丐走上庙堂,坐上龙椅的人物,老朱别的东西不一定知道,但论吃还没几个人比他更懂。

    要知道,以朱高炽的嫡长身份,日后的燕府不出意外将由他继承王位,而朱高煦只能是他之下的一名郡王,平日用度护卫都得看他脸色。

    不过面对他们的不满,朱高煦却并不在意。

    这个举动是他这几个月来养成的习惯,正因如此他才没有在家里安排人,即便有钱也没有雇佣什么家丁。

    迷糊中,朱高煦闭着眼睛嘟囔,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舍不得起床。

    “咯咯——”

    卯时五刻,他便向着西华门赶去,并于两刻钟后抵达西华门,将赤驩交给了戍卫西华门的兵卒。

    这样的场景,朱高煦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合着我是帮他们三个人的活分担了啊。”

    以朱高煦前世的经验来看,他这辈子估计能长到六尺左右。

    他这话一经说出,除了朱允炆外的其它三人面色有些尴尬,全因他们桌案上仅有二十来份奏疏,仅有朱高煦桌上的一半,连朱允炆桌上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谁想争储谁就争呗,干嘛卷他这条沉寂已久的咸鱼。

    对于朱高煦来说,眼下的他没有精力去培养别人,哪怕是王瑄和杨展,他也很少指点,因为时间不够。

    诸如后世熟知的清官海瑞,其贫穷原因也是因为无子嗣而先后续了三妻二妾,花费数百两之多的缘故。

    “他若是知道我那三伯的想法,恐怕恨不得现在就借着老爷子的手把颖国公、永平侯、定远侯这三人除掉。”

    不过,这个过程往往没有他的事情,因为他的理政观念与朱元璋的观念高度相似。

    朱允炆还没收回目光,朱元璋便冲着朱高煦摆手,示意他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每日将他吵醒的,都是这府军前卫的更夫叫嚷声,亦或者邻居家的公鸡打鸣声。

    相比较他,对面的朱允炆就不太行了。

    瞧朱允炆开口了,朱元璋也扫了一眼朱高炽等人。

    朱尚炳与朱济熺也是一副看热闹的表情,唯有朱高炽欲言又止,看着朱高煦背影表情复杂……

    想到这里,朱高煦将注意力放到了朱高炽身上,而面对他的话,朱高炽却有些尴尬道:

    朱高煦要是想在宫外吃到如宫里的膳食,那每顿饭少不得得花二三百文。

    坐下后的朱高煦扫了一眼,此刻武英殿内有六张理政的桌子,其中主位是老朱的,下首左位是朱允炆的,右位是自己。

    “都没吃吧?”

    由于住所距离西华门很近,他倒是没有着急去武英殿,而是如往常一样的将自己对于眼下大明朝的问题和理解记录。

    朱高煦处理奏疏有着自己的思路,这是他奏疏处理快的原因。

    朱高煦瞥过一眼,差不多有四十来份,是他此前工作量的三倍左右。

    在他面前,那六十余本奏疏被分到了左右,左边是他满意并通过的奏疏,大约四十余本,右边是他不满意的奏疏,大约二十本不到。

    哪怕是到了明代中后期嘉靖年间,这份俸银也不算低,更别提朝廷还增加了许多正俸以外的其它福利银。

    他真正要培养地方的人,是他日后就藩的地方,是日后他郡王府的护卫。

    无奈,见睡不下去,朱高煦只能起来收拾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