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洛阳狱,将心结给了结了。

    正在曹丕屁股都要离开王座的时候,身穿文官袍服,头戴进贤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冠三梁的陈群站了出来。

    “臣下有本要奏。”

    见陈群上来奏本,曹丕这刚提起来的屁股,不得不重新坐了回去。

    “爱卿有本快奏!”

    这么没有眼力劲?

    孤这着急去办事呢!

    嘶!

    陈群深吸了一口气,手持笏板,将其举过头顶,说道:“臣要奏之事,关乎国本,关乎天下士子,关乎官员任用之要事!”

    国本?

    曹丕眼睛一眯,眉头不自觉的便皱起来了。

    这是要在早朝上,逼我同意九品官人法?

    难道是士族逼迫?

    曹丕扶在王座扶手上的手,骤然握紧了。

    “你且说之。”

    曹丕语调冰冷,这话语中,是带了些许情绪在里面的。

    然而陈群像是没有听到曹丕的情绪一般,自顾自的说道:“汉之察举制,如今已经是不合时代了,已经不能达成取天下之才为大王所用的目的了。”

    见曹丕不说话,陈群继续说道:“臣下与群贤制定了新的纳贤之法,名为‘九品官人法’,亦可称九品中正制。

    何谓九品中正制?

    一是设置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二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其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其二,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

    其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三是选拔依据。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中正评定的品第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说完九品官人法的长篇大论,陈群看向曹丕,道:“还请大王应允此利国利民之大制!若大王用此制度,必可使我大魏一统天下,所谓之汉中王太子刘公嗣,亦是不值一提!”

    其实这九品官人法,陈群已经在私底下跟他说过了。

    好处

    确实有,但是

    曹丕亦是担忧其坏处。

    此制度一下,士族必定做大,到时候这魏国是他曹家的魏国,还是世家的魏国?

    曹丕本想直接拒绝,但他眼珠一转,马上说道:“此制度,众爱卿以为如何?”

    他要看看群臣的态度。

    他虽是魏王,但也做不到只手遮天,更不用说他现在的魏王之位都坐不得不安稳了。

    曹彰只是逃到长安去了,可没死呢!

    而且曹彰能逃出重围,其间亦是疑点重重。

    曹丕多疑,不自觉的,便往其他方面去想了。

    难道说.

    若是我不同意这九品官人法,世家便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