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诸位都是我大吴的勇将,现在我吴国正在危难之中,有谁愿意领兵上前,扭转局势?”

    带兵出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的。

    自家的底细,自家知晓。

    手底下就那么两个歪瓜裂枣,莫说是去破敌了,就说将他们带出城外了,这些人会不会跑了都不一定。

    若是真遇到汉军,当真能与之野战,并且战胜?

    如果这个功劳这么好捡,那么人人都去捡了。

    见这些人不上钩,孙桓再加一个筹码。

    “若是此事能成功,不失有封侯之位!”

    封侯?

    这可是重赏啊!

    堂中不少人都意动起来了,便是在美人身上游走的手,有不少人都停下了。

    美女虽好,但若是封了侯,有权势了,什么美人找不到?

    “不知将军可派多少人出城接应?”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封侯得以诱惑之下,终于是有人站出来了。

    “守住寻阳城,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多只能给伱们三千人。”

    三千人?

    这三千人,如何能掀起波涛?

    外面的汉军,至少有一万人,否则怎么能围住徐盛的三千精锐?

    不少人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将军,三千人太少了,至少要五千!”

    孙桓摇头。

    “徐盛死了,我吴国不至于伤筋动骨,而若是寻阳城丢了,那我大吴便真在危难之中了,这个罪责,你们担待得起?”

    这个罪责,自然谁都担待不起。

    但只有三千人,便是那些愿意铤而走险的人,都沉默下来了。

    他们是想要富贵险中求,但只有三千人,那跟出去送死有什么区别。

    见到众人沉默,孙桓心中盘算着,也觉得人给少了,连忙在一边说道:“我再给五百人,三千五百人,不能再多了。”

    只加了五百人?

    堂中军将们,亦是沉默。

    在这个时候,顾勇站起来了,他对着孙桓行了一礼,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若是因为危险,便不去为国应战,算什么忠臣良将?诸位,你们的家业,你们的妻女子嗣,可都在你们身后,寻阳城破了,对你们都没好处!”

    斥责了堂中诸将之后,顾勇再将身躯侧向孙桓这边。

    “既然没人做这个事情,那我来做!”

    顾勇拍了拍胸脯,说道:“先前被汉军埋伏,我本有一股气郁结于心,不得不发,况且,我背后是吴国,是我的家眷,便是战死沙场了,也要护住他们的周全!”

    顾勇的一番话,慷慨激昂,不少人都面露敬佩之色。

    这是真的忠臣!

    这是真的好汉啊!

    而孙桓看向顾勇,眼眶早已经湿润了。

    顾兄弟见没人前去行此险计(背这个黑锅),怕他为难,居然又将这个送命的事情揽在身上了。

    有这样的好兄弟,是我孙桓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孙桓心中感动得无以复加,更是自我攻略,思维已经迪化。

    “若是顾将军前去,我可出五千人马!”

    五千人?

    说好的只多给五百人呢?

    堂中不少人都有意见起来了。

    “不必使将军难做,只需要给我四千人即可!”

    为了不让我为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