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

    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诸葛亮及法正对冶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

    加之刘禅建立商盟,又兴起奴隶贩卖,从南中,巴郡等地方吸血。

    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尤其是蜀国有蜀锦、商盟等各种硬通商品,遂使天下人都用汉国的值百钱。

    表面上汉国的经济不如魏国,但实际上,汉国却是通过铸币税,在不断的收割着魏国、吴国的财富。

    至于吴国,便是现在三国中经济实力最弱的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原本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

    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

    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中的一大部分,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

    孙权很重视农业的生产。

    在汉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间,孙权开始推行屯田。

    孙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

    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服役。

    另外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在会稽郡开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在湖滩大规模开垦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阳、江乘、于湖、赭圻等屯田区;用南迁人口建造了金宝圩;在长江中游建立了寻阳、阳新、武昌、陆口、江陵、长沙沤口等10余处屯田区。

    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譬如说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孙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也正是因为于此,吴国才能养得起近十万大军。

    要知道现在的生产力,以一二百万的人口养十万人,那压力是很大的。

    这十万人中,有许多都是屯田兵,并不需要吴国给予钱粮供养。

    “寻阳周遭的田地,有二十万亩之多,便是如此,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论起种田来说,中国人是谁都不差的。

    吴国这边亦是如此。

    “过些日子,便是春耕了,这些熟地,应要种植起来了。”

    寻阳拿下了,这些吴国开垦好的土地,刘禅自然不会浪费。

    “可惜邓艾已经在江陵荆州屯田了,不然调其过来,定然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实在不行,这个屯田的任务,便交给顾勇。

    此人也是从微末中起来的,在未起势之前,更是佃农,论起屯田来说,应该是不差的。

    思索完这屯田的事宜,刘禅转头看向身边的周彻,询问道:“在吴国各地的间军司,可有情报传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