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经济,从国力来看,本来汉国是没有这个条件发动这个战争的。

    是因为时机太好了,让刘备提前发动了攻伐关中的战争。

    战争是打赢了,但对国力的消耗,却是巨大的。

    现在的恶果,已经是体现出来了。

    好在战争结束得够快,益州百姓虽然过了一段苦日子,但这段苦日子过得并不算久。

    再久一些,恐怕后方都要起火了。

    “看来得找个生钱的生意了。”

    一分钱难倒大丈夫。

    没想到他刘禅当了皇帝了,还要为钱帛之事烦心。

    说好的皇帝想干嘛就干嘛的呢?

    怎么感觉什么都干不了一般?

    “陛下有主意了?”

    赚钱的买卖刘禅自然知道许多,但能不能做出来,却是一个问题。

    “腊赐既然是定例,便不能失了,臣僚兵卒,都为新朝流血流汗,不能亏待了他们,便照前朝旧例七成发放,剩余三成,待国家缓过气了,再行补发。”

    年终奖的套路,刘禅还是懂一些的。

    闻言,董允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这是好主意。”

    年终奖若是削了,恐怕有伤这些臣僚的干事积极性,只是缓发,倒是没有,反而能看出国家的不容易,陛下的殚精竭虑谋国。

    “便按照七成发放罢!另外,外朝商议大行皇帝谥号庙号之事,难道还没有结果?”

    闻言,董允当即上前说道:

    “大行皇帝谥号争论有二:一个是‘昭烈’,一个是‘昭武’。庙号争论有二,一是‘中祖’,二是‘烈祖’。”

    按照前世的话,刘备的谥号便是昭烈,庙号更是没有。

    毕竟刘备建立的蜀汉不仅偏居一隅,始终没有入主中原,而且,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更是第一个走向灭亡的,也即存在时间比较短暂,只经历了两位皇帝。

    这个时代上庙号还是比较严格的,以前世刘备的成就,是没有资格上庙号的。

    所谓的烈祖,还是刘渊给他上的。

    至于谥号。

    《谥法》所云:“圣闻周达曰昭”,“昭德有劳曰昭”,意味着扬名立威、表彰杰出,同时也象征着光明和显耀。这个字赞扬了刘备的品德高尚。

    “烈”字在谥法中同样有明确的解释:“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代表着勇猛、刚毅和建立功业的决心。这个字是对刘备一生功绩的肯定。

    而武字,在谥法中同样有明确的解释:克定祸乱曰武。

    只是现在天下没有一统,用武字似乎不太合适。

    至于中祖与烈祖,更是差别巨大。

    中祖强调的是中兴之功,是对国家衰落之后的再次振兴的认可;而烈祖则强调的是开创之功,是对那些为家族或国家奠定基础的祖先的尊称。

    刘禅思索一番,说道:“今日之内,谥号庙号便要定夺,以朕看,昭武,烈祖便很合适。”

    昭武给刘备贴贴金,至于中祖.

    要是给了刘备,怕是刘备承担不起,这是要给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毕竟现在大汉还没三兴呢!

    “臣下这便派人去尚书台与丞相府。”

    现在大汉新朝的权力运行是这样的。

    最高的位置,自然就是皇帝刘禅了。

    下面有两个权力中心,一个是丞相府,一个是尚书台。

    至于刘禅讲武堂的力量,亦是渐渐的进入丞相府与尚书台之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