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所说,如今连他都需要大批的战马,想要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马才是重中之重。

    总不可能把一堆步兵喊做是骑兵吧?

    可是商业发展也不能停滞。

    于是朱楩给沈荣出主意:“不如伱试着养一批骡子出来,优质的骡子就作为拉扯的劳力,一般的骡子就去耕地。一批骡子怎么也抵得上十多个人的人力了。”

    “可是骡子不能繁殖后代啊,”沈荣提醒朱楩。

    骡子毕竟是杂交动物,自身基本上是不具备繁殖能力的。

    “笨,一头骡子只要能用十年就物有所值了,不用它繁殖后代,”朱楩看着沈荣,觉得沈荣想多了。

    实际上一头骡子最高可以使用二十年,何必再让骡子生骡子呢?只要生一批骡子够用就行。

    “除此之外,我觉得既然你这里已经设置了农场,不如索性把这里扩建一下。除了牛和驴,还可以养点别的嘛。比如弄个养鸡场,弄个养鸭养鹅场,甚至是养猪场什么的。”

    “百姓们生活不容易,很多人家一年到头才吃几口肉,本王实在是于心难忍啊。”

    “而且动物除了可以吃肉,羽绒可以做被做衣服,猪油可以熬炼做肥皂香皂,甚至猪皮和猪鬃毛都能做刷子,比如牙刷。”

    前段时间,朱楩就把牙刷的理念给沈荣说过了,但是想要大批量生产牙刷还是有着许多难题。

    比如牙刷的刷毛怎么制作?

    此时朱楩给了一个建议,虽然猪毛坚硬,可在这个时代,也能勉强使用,总比没有好。

    其实他是准备开展畜牧业。

    如今是小农社会,百姓们的想法都很保守,大多都是农家自己养几只鸡鸭,到了过年的时候要么卖掉换点钱,要么自己吃了。

    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可如果能假借沈荣的手,开创出后现代那种大规模的养殖场呢?

    如果肉类产品能够成为常规供应链,朱楩甚至有信心在十年内,让整个云南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肉,不说顿顿大鱼大肉,隔三差五吃一次肉,甚至每天都能见到肉味儿,那也不错了。

    而且沈荣本就负责商业类发展,交给他正合适,并且很多东西都能继续开发出商业领域的新产品。

    何乐而不为呢?

    沈荣也有些心动了,可想了想又担心的说道:“但是那得需要大量草料,这该怎么办?”

    之所以古代难以出现大规模的养殖场,最主要的还是社会不匹配,无法做到现代化工业化的,从其他工厂进购大量饲料。

    比如说都知道耕牛重要,但是一头牛得吃多少草啊?为什么古代地主喜欢找别人帮忙放牛?就是因为缺少有人提供草料的环节。

    “别着急,也不是让你在一个地方去弄。如今很多土人部落刚刚从土司官的压迫中缓解过来,今年又是丰收之年,想来大家都能吃饱肚子了吧,”朱楩想到这里,不禁有些得意起来。

    虽然他已经接近一年没有再离开过大理城了,可是很多消息却源源不断送到他的手里。

    像是永昌府严时泰,还有盈江的俄陶,都给他送过好消息。

    经过一年的发展,永昌府和盈江县已经恢复了生机,加上朱楩免了两地五年的税收,百姓们的家里终于有了存粮。

    也因此,两地百姓如今对朱楩可是感恩戴德,相信朱楩再去的时候,就不会是之前的待遇了。

    “你可以先到处看看,寻找合适的地方,然后再准备开农场。我相信你,你可以的,”朱楩毫不吝啬的赞美着。

    沈荣只能苦笑不已,殿下您提的想法,结果是我去落实,你就当个甩手掌柜然后空头许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