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发展的,海域也一定要拿下。”

    其实明朝的航海技术,在郑和下西洋时期,一度达到了鼎盛。

    那个时候,郑和曾风光无限,宝船一出,海上谁敢阻拦?谁又能阻拦得住?

    那时候哪有什么加勒比海盗什么事啊,郑和从容出海七次,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倭寇?海盗?

    大炮一出,全都给我喂鱼去。

    很多人曾误以为郑和下西洋,简直就像是散财童子,一路上就发钱了。

    其实不然,不如说许多从明朝传入国内的东西,都是这个时候被郑和从国外带回来的才是真的。

    甚至可能还带回来了不少工匠人才,以及记录了航海地图等等。

    只可惜,后来朱家子孙太败家了,包括朱瞻基在朝廷那些大臣的压力下,也不得不结束了郑和下西洋这件事。

    若是明朝那些明军,哪怕朱瞻基再多活十年,也许都轮不到欧洲开辟大航海。

    如今朱楩则是有着他的打算。

    他深知哪怕到了后代,在空运盛行的情况下,海运仍然是外貌交易的重要运输航线,何况还有海上丝绸之说,海域是很重要的疆域。

    闭关锁国是绝对不行的,区区一群倭寇就能让大明畏首畏尾了吗?

    朱楩暗暗在心里记下了,看来今后下江南的同时,说不得还得勘察一下如今海边沿岸的情况了。

    接着朱楩又询问了一下云南的情况。

    结果上次云南来往的消息还不过半个月,恐怕送信的信使还没到云南呢,更别提一来一回至少超过一个月。

    这就是古代的局限性啊。

    不如现代,不论是先进发达的通讯设备,还是交通工具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等等,都能在最短时间内从天南抵达地北。

    其实朱楩也曾经交代过严时泰,让他在修建怒江大桥的同时,不忘继续制造水泥工厂,然后准备修路。

    可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别说在整个大明国内修路了,就是让云南全境铺上水泥路,都得是多少年的事。

    这是一个大工程。

    随后又和沈旺交代了一些事,朱楩就准备离开了。

    “对了殿下,您之前让小的准备的东西已经准备完毕了,就在外面的马车上,”沈旺突然说了一句。

    “哦?这倒是好消息,”朱楩挑挑眉,露出一抹带有神秘的笑意。

    王福奇怪问道:“是什么好消息?”

    朱楩摇摇头,说道:“之后你就知道了,现在先别问,跟我去一趟徐家。这是给我家妹子的礼物,同时日后兴许也能在军中用到。”

    然后朱楩就和王福出来了,果然在外面他们的马车边上,又看到了一驾马车,上面装着一些金属器物。

    朱楩迈步走了过去,站在马车边上,拿手轻轻抚摸着那些带有些凉意的金属物件。

    其实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好神秘的,就是一堆零件,等组装完毕之后,则是一辆自行车。

    原来朱楩在年前率领军队驰援宁夏镇时,就曾感慨急行军的辛苦,和对军队的巨大压力了。

    由于战马的严重缺失,在发明出蒸汽机乃至汽车之前,如果能给一支部队装备上自行车的话,绝对可以大大加快赶路的速度,而且在保证兵贵神速的同时,不会让士兵们消耗太多体力。

    何况如今使用的辎重马车,都还是以木头制造的车轴,很多时候走着走着就坏了。

    其实中国古代马车早就有轴承概念了,比西方国家早了上千年。

    只是古时候的马车都还是木头制作的,难以一直持久使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