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别忘了你当初也是十二岁就藩的。你比我只大了四岁啊。何况我的未婚妻是魏国公三女,而你的未婚妻是四女。若是在魏国公府里面,你还得喊我一声姐夫呢。”

    好家伙。

    朱楩顿时无语了,合着这小子还是自己的姐夫?

    原来朱楹就是徐家三姐徐妙珍的未婚夫。

    徐达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徐妙云嫁给了朱棣,二女儿徐妙清嫁给朱珪,三女儿徐妙珍就是眼前朱楹的未婚妻,四女儿徐妙锦自然是朱楩的老婆。

    难怪徐达一直怨念满满,自家四个宝贝闺女,全被这群小朱羔子给拱了,一个都没留下,一网打尽。

    同时也因为有着这么一层关系,朱棣,朱楩以及这位朱楹,显得格外亲近。

    连朱珪也走了过来。

    “这是伱十三哥,代王朱珪,”朱棣猜到朱楩也许不认识这个兄长,先一步给朱楩介绍了一下:“同时也是你的二姐夫。”

    朱楩苦笑一声,赶紧抱拳说道:“十三哥。”

    朱珪笑着点点头,说道:“老十八,你可给咱们朱家长脸了。只是当初你好像只记得给三哥写信,却忘记了咱的封地也在大同了。”

    朱楩一愣。

    这已经是去年的事了,当初为了追击阻截鬼力赤继续溃逃,所以从雁门关入大同镇,想给藩地在山西太原的三哥写信借兵。

    结果自然是被朱棡给拒绝了,还被冷嘲热讽了一番。

    可朱楩没想到的是,合着代王的封地就在大同。

    不过不是在边关,而是在大同府建设了王府。

    “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弟弟给哥哥说声抱歉,实在是真不知道您在大同啊,”朱楩赶紧解释。

    (PS:绝对跟作者无关。)

    朱珪笑了笑,说道:“一家兄弟何须说两家话?哥哥只是想跟你说一声,今后有用得着的,就跟咱打一声招呼。咱们可是兄弟,上阵亲兄弟,绝无二话。”

    “老十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朱棡微眯双眼,面色有些阴沉。

    朱珪转过头去,看着三哥。

    朱元璋封王时,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洪武三年,除了朱标作为太子以外,总共封了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潭王,赵王,鲁王等九位亲子亲王,以及一位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第二批册封是在洪武十一年,共册封了蜀王,湘王,豫王,汉王,卫王等五位藩王,以及改封吴王为周王。

    第三批自然就是朱楩这一批了。

    所以才说朱元璋的儿子们分成三个批次。

    而朱珪就是豫王,在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到了大同府。

    大同镇身为九边重镇之一,朱珪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只是朱珪和朱棡的封地都在山西,此时看来,恐怕往日多有不和?

    比如此时朱珪撇着嘴,一点不把朱棡放在眼里,就要开口反驳。

    可忽然,黄门侍郎从里面内殿走了出来,高呼:“陛下驾到,诸王迎驾。”

    就算贵为大明王爷,可在真皇面前,那也得靠边站。

    何况他们的王位是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吗?

    如果他们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又哪里来的如此殊荣的身份和地位。

    于是,不论是朱棡,还是朱棣,以及朱楩、朱珪等人,二十多位藩王纷纷或是起身,或是转身,面冲着龙椅方向跪了下去。

    等朱元璋身着红色龙袍走了出来时,诸王纷纷高呼:“恭请圣躬金安。”

    朱元璋随口说道:“朕安。都起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