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终于想到办法。百姓们不如你们读书识字多,也没有你们那些心眼子。百姓们只知道,朝廷征税,他们就得纳税。多么纯朴至真啊。”

    “反倒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世家,占着地,尽享荣华富贵,反而还要躲避该负担的责任。”

    “今日朕就要彻底废除所有杂税、乱税、苛税与赋税,从今以后,朝廷每年只收一次税,对每人也只收一种税,那就是个人所得税。”

    “按照个人每年的年收入水平,今年丰收,那就多交点。今年若是遇到灾情,那就少交或者不交,如果灾情严重,朝廷还会赈灾。”

    “我来问问你们,此举有何不妥?今天在这金銮殿上,哪怕上面没有光明正大的匾额,朕也要问问你们,朕是否藏有私心?此举是否妥当?”

    朱楩一个字都没提摊丁入亩,可是每个字又句句不离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始于康熙的一种想法,之后由雍正完善并进行推广改革。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税收是按照人头税来收的,简直是混账至极。

    比如说一户农家有几口人,就要交多少人头税。

    而摊丁入亩就是把人头税,也称作人丁税,改为地税,此后不计人头,只按照谁家有多少地,谁就交多少税。

    这才是正经人该干的事。

    合着伱家是地主,种着几百亩地,却因为只有一个儿子只交一个人的税。

    而我家只有一亩地,还要养育十口人,就得交十个人的税?

    讲不讲道理啊?

    怪不得古代一直说穷不过三代,不到三代人就直接自我消亡了个屁的,古人诚不欺我啊。

    而朱楩的玩法就更加简单明了了。

    你今年赚了十文钱,那就交一文钱。

    你是地主是吧?你今年赚不少啊,十万两银子是吧?那就交个一万两吧。

    所以朱楩之前就想过了,没必要去收割百姓的韭菜,要割,那也是割大地主与世家啊。

    “除此之外还有火耗归公,”朱楩又提出一条新的政策。

    “既然朕已经决定彻底杜绝一切杂税、乱税、赋税,那么包括征收上来的税银、税钱、税粮,在运往京城路上的损耗,也由朝廷承担。”

    以往地方官在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

    比如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如今朱楩提出火耗归公,就是把这部分可能施加到百姓身上的压榨,也全都给杜绝了。

    朱楩笑呵呵的问李叔然:“还觉得这个税收重吗?”

    李叔然缓缓的摇了摇头,连连吸着凉气,突然他猛的拜倒在地,高呼:“吾主圣明,千古一帝啊。”

    朱楩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打蒙了百官,打蒙了世家,打蒙了地主,打蒙了士绅,也会打蒙所有王公贵族。

    但是唯有一点,朱楩在为百姓造福,朱楩在保护百姓权益。

    只要不傻,谁都知道朱楩这是吃力不讨好,他以得罪全天下所有有阶级的人,来唯独讨好百姓。

    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民如子,甚至可以说是在讨好百姓了。

    朝中不乏有学之士。

    刘三吾激动的走了出来,跟着跪在李叔然的身后。

    还有严时泰、沈荣、卓敬、钱贵、顾纹等人。

    甚至连朱桢,以及许多朱楩叫不上号的人,都纷纷跪拜,高呼:“吾主圣明。”

    不是所有人都有私心的,不是所有人都计较个人得失的。

    至少在明初洪武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