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故咸阳也’。

    就算不考虑这些,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以如今的大明版图,西安那也是位于心脏位置,可以兼顾到全国各地。

    而且要迁都,就需要重新规划西安的格局,可以打造一个超级大都。

    总而言之,迁都是一定要迁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文武百官一开始还想劝说,甚至以为能找太上皇朱元璋出面阻止。

    可惜他们搞错了一件事,朱元璋当初也想过要迁都的,只是没来得及做而已。

    他们本以为有太上皇在,可以多少节制一下新皇。

    哪里想到,朱元璋很多时候要做的,都是为朱楩保驾护航,如今见朱楩这个皇帝当的还算不错,索性后来连朝堂都少来了,只是窝在后宫偏殿帮忙处理公务。

    当皇帝是真的累,尤其是想当个好皇帝,更是累。

    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朱楩甚至还没有后宫的压力,否则一旦后宫嫔妃再争宠,上演一出又一出的宫斗大戏,那他就不用干别的了。

    处理一地政务都不容易,何况是一国之政。

    朱楩有感而发,所谓皇帝,不过是被国家圈禁到皇宫里的囚徒罢了。

    除非想当个昏君,那另当别论,否则,还真不如当个闲散逍遥王。

    为了尽早尽快过上退休生活,朱楩开始加快历史进度。

    仗着拥有强大修为和身体素质,朱楩拼了命的工作,恨不得把一个人劈成四半来用。

    朝中政事,科技发展,农业、民政、税收等各种问题,从上到下都是他一把抓。

    而且随着会试即将到来,朱楩把十四太保,那十四个宝贝大侄子也开始领到身边,先自己带着他们开始接触朝中这些大大小小事务。

    原本十四太保也有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可朱楩是把他们做皇储来培养的,不擅长?你当皇帝能有不擅长的东西吗?当然不行。

    比如朱高煦与朱高燧兄弟,他俩武力最强,本该让他们接触军政事务。

    可朱楩偏偏让他们去处理民生问题,把两兄弟整的每天都是焦头烂额。

    偏偏他们知道十八叔爱民如子,你敢跟百姓傲一个狂一个试试?

    朱高燧还真试过,有一次对一个老大爷嚷嚷着什么‘狂妄’。

    后来被朱楩得知,封了个狂妄居士以作讽刺。

    你敢跟朕吼一个试试?

    后来朱高燧亲自带着礼物去拜见老大爷,没少道歉,不然朱楩可不只是给他封个号这么简单,是真会抽他的。

    而朱高炽与朱允炆擅长的是民生与朝政问题,朱楩就让他们去接触从东北与西南传回的战报,培养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

    当皇帝可以不用御驾亲征,但是你得能看得懂战报,你得能掌握有用信息,知道怎么回事。

    若是连最基本的,多少人多少马又需要多少后勤粮草都不懂,下面的大臣不糊弄你糊弄谁?

    还有其他几家的侄子们,也都是不得清闲。

    尤其是在朝会上与大臣议政的时候,朱楩总是耳提面授他们:“不要轻信妄信他人之言,要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你们都要在心里反复过三遍,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有大臣还想辩解,他们也是为了国家。

    朱楩又说:“哪怕真的是清官好官,但是身处位置不同,所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比如若是黄河、长江上游发洪水了,需要下游决堤,但是却会毁掉一县民生,该怎么做?”

    “下游的官员为了百姓不肯决堤,他是不是为了百姓?可是上游百姓怎么活?很多时候哪怕官员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