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这个困局,我们是否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

    李允则目光一动:「你想怎么做?」

    狄进道:「从辽国使臣萧远博身上入手,查明真相!」

    李允则想了想,明白了狄进的策略:「你认为,机宜司这边的调查,都在‘金刚会"的算计中,破案的把握不大,反倒是从那死了‘儿子"的萧远博身上,能够寻找到突破口?」

    狄进点头:「萧远博是使臣,他可以出于某种原因配合谍探,但终究不具备谍探的专职技巧和高度警惕,我们如今已经落于下风,失于被动,如果再按照‘金刚会"准备好的路走下去,那最后迎来的必定是惨败,唯有改变思路!」

    李允则深以为然:「说的好!」

    这位老将军是很擅于套路的,当年他坐镇雄州时,举办上元佳节灯会,有辽人统军偷偷前来游玩,他就故意派人去款待那辽人统军,好吃好喝招待着,全程却没有询问任何问题,然后再放其离去,没几日,这个辽人统军就被辽国诛杀了……

    又比如他接到谍探情报,某位辽国***喜欢宋的一套茶具,李允则立刻令工匠仿造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将其带到雄州榷场进行展示,又雇佣人大肆宣传,然后过几日直接将其撤下,于是榷场的人都在传,这套茶具被拿来贿赂辽国***了,最后那位***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被辽庭处决……

    正是这样的将领,镇守河北二十年间,期间或明或暗,让辽国吃了无数的亏,才能让河北之地免遭这群贪婪的外夷劫掠,得享一段来之不易的太平。

    可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所以狄进是真心实意向这位老将请教的,而李允则也未藏私:「你所思所虑,确实是如今最佳的破敌之法,然机宜司缉拿金刚会理所应当,机宜司若对辽国正使展开调查,万一后续发生意外,正使萧远博有个三长两短,你可曾想过后果?辽国趁机责难,陈兵于边界,或许他们也不愿轻启战端,但这群贪婪的贼子,会在已经拟定的盟约上,索要更多的好处,这个罪责落下,无人能担得起!」

    狄进却是早有想法:「李公所言极是,萧远博确实不该由机宜司调查,机宜司依旧追查死者的案情中,牵制住‘金刚会"的目光与精力便可!」

    李允则不动声色:「依你之意,是那位渤海遗民执掌机宜司?」

    狄进摇了摇头:「大荣复要做的,只是履行提点的义务,他的身份和资历都不可能令机宜司心服口服,提举依旧是刘知谦,两位主官合作,再将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人清除出去!」

    李允则问得直接:「哪些人不利于团结?」

    狄进答得果决:「提点孙永安,为争权势,一意排挤大荣复,便是不利于团结之辈,但凡这等只顾争权,不顾朝局的,统统要清除出去!」

    李允则完全明白了这位的来意,沉默少许,感叹道:「后生可畏啊!」

    如李允则这样的老臣,当然不会因为一席话语,就完全改变立场,哪怕再合缘,也得考虑到政治因素,何况他的弟子刘知谦还卷入其中,为机宜司提举。

    所以狄进提出了政治上的合作。

    大荣复终究是渤海遗民,这样的人可以得太后提拔,做副手定位的机宜司提点,但想要直接提举机宜司,现阶段是完全不现实的。

    而狄进应承了宋庠,会在需要的时候出面,却也不是去提举机宜司。

    那么就目前的局势来说,还是刘知谦继续

    担任提举为好,再将一群人清理出去,谁的人?

    曹利用的人!

    所以李允则才会说出这样的评价,满朝文武都忌惮曹利用,你这小辈却敢堂而皇之地在虎口中夺食,岂不是后生可畏?

    可问题并未解决,李允则是很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