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县和府城,底蕴相对弱一些。”

    “又刚刚经历了两府之地的对峙和动荡,刚刚平稳下来,现在就改变初步稳定的格局,是否不太妥。”

    许元胜沉吟道。

    “大人,三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其一,人人思稳,却也更希望看到向好的发展,能够一劳永逸。”

    “其二,三县之地有广阔的土地可用来种植草药,越早的军屯制,越有利于农耕的大规模开垦,种植和收获,草药随着天下动荡,越发的重要。”

    “其三,三县离淮阳府近,离旁边的湖汉行省也很近,那湖汉行省比我们西川行省富裕多了,若三县能早一步完成军屯制,把大批草药贩卖入湖汉行省,完全能够早一点创造财富。”

    “其四,三县经历了随军前往淮阳府之举,人心稳定,士气大震,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一鼓作气。”

    “最主要的是,三县人口加上进入紫阳县民众,实则有四县人口。根据户贴制的汇总,其人口总数已达二十多万,不亚于钱江县。”

    张天正色道。

    “你怎么看?”许元胜看向石镇。

    “钱江县的例子摆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军屯制势在必行,这场大雪也让大家看到了,城内才是最安全的。”

    “何不顺势而为。”

    石镇也赞同道。

    “大批城外民众入城,就需扩建城池。”

    “那是需要大量银子的。”

    许元胜沉吟道。

    不是哪个县,都能和钱江县比的。

    “大人,我等算过了。”

    “人工可以先行赊欠,青砖和石块以及木料不缺。”

    “另外雪灾之下,不少民房已不能住人,继续翻盖还不如完全拆了用于扩建城池,在城内搭建新居。”

    ……

    “另外可以先行建外城,城墙需要大批的石块和青砖,可放到后期慢慢的加固。”

    “有兵马在外面,若还能攻破城池,那是我等无能。”

    张天解释道。

    “你们把刚刚所言,形成文字,呈送给府衙。”

    “若是三县城内和城外都愿意尽快落实军屯制,府衙原则上是支持的。”

    许元胜说道。

    “是,大人!”张天兴奋道。

    一旁的石镇也满脸喜色,若是如此,集三县之人口也有不输于钱江县的兵马了。

    傻子都知道。

    越早落实军屯制,好处越大。

    许元胜自然看出了他们二人的心思,不过也没有点破,能够为自己所执政的地方谋福利,说明二人心思放在了此地。

    不是坏事!

    在开阳县住了一晚上。

    官道上的积雪已被铲平,勉强可供战马行走。

    许元胜第二日就带着人骑上马往府城而回。

    这一日早上。

    郑九舜和薛涛在张方平的陪同下,登上了城楼上。

    看着城外白蒙蒙的一片,特别醒目的是那矗立的瞭望塔以及密密麻麻的人影。

    “这瞭望塔若是建在前线,就好了。”

    “建在府境之内,是不是有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了?”

    郑九舜开口道。

    “瞭望塔所需的青砖,为我青州府自产,有府衙以及各县衙门出银,无需民众出银。”

    “另外有这瞭望塔,民众心安,商路畅通,兵马方便调动。”

    “最主要我等和大人不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