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正统、信王世子,怎么竟如此不知廉耻,类同蛮夷?简直是可鄙、可恨!”

    你没听错,“礼仪之邦、天朝上国、汉人正统、类同蛮夷”这些话,就是这位金国副使韩振宇说的。

    因为,现在金人就是自称汉人的!

    自从金国夺取中原大地之后,他们就自称汉人了。

    不过,这与宋人倒也并不冲突,因为宋国人普遍都是自称宋人的。

    汉人这个称呼,最初本就是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当时的大汉王朝百姓的。

    而且就算那时候,它也不是外界对中原人的统一称呼,

    当时还有许多外族仍把中原人称为秦人。

    两汉王朝结束后,一个个新生的国家,其百姓对外族自称时,大多也是用当时的国名加一个“人”字来自称。

    汉人正式成为中原民族的代称,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金人占据中原以后,得中原者得天下嘛,他们理所当然地就以“中原王朝”自居了。

    况且,孔圣人作《春秋》都说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根据这一理论,金人不仅开始自称汉人,而且把宋人称为“蛮夷”,因为宋人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以前被中原人称为蛮夷的地方嘛。

    所以现在两国民间的形势是,宋人蔑称金人为北虏,金人蔑称宋人为南蛮。

    不过,金人最初以汉人自居,只是一种战胜者的炫耀心态。

    那时他们还没有想到法统的重要性。

    直到宋金两国绍兴和议,发生了“待漏院议盟事件”,金国才意识到这一点,从此加强了宣传。

    当时,金国数次南侵均告失败,南宋北伐也没有成功。

    金国想着先消化北方,再图南进。

    宋国想着先稳定南方,再徐图北伐。

    于是就有了“绍兴和议”。

    整个谈判过程中,宋国当然是一直处于被动的一方。

    当初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双方缔结的还是兄弟之国。

    虽然大宋每年都要向辽国朝贡财帛,辽国也是要用骏马做为回礼的。

    结果双方和睦了一百多年后,女真人反辽了。

    宋国的战略眼光实在不行,居然选择与金国结盟,出兵出粮配合金人去攻打辽国。

    辽人痛恨宋人的背刺,宁肯降金也不降宋,他们反击宋国兵马时尤其竭尽全力,

    结果让大宋白白折损了许多的兵马,却没能从辽的灭国之战中捞到多少好处。

    如今宋国与金国和议,却是连兄弟之国都做不成了,变成了君臣之国。

    奇耻大辱啊!

    赵构虽然非常畏惧金国,可是面对这种耻辱,终究还是有些意难平的。

    秦桧体察上意,便想着玩点花样,让官家多少挽回一点颜面,同时也稳固他的相位。

    于是,当金国派使节到临安谈判时,秦桧就在“待漏院”与金国使者签订盟约。

    他是代表大宋天子,以臣国之礼,迎接金国国书的。

    可是,他们双方签订盟约的地方,却是在大宋的“待漏院”。

    “待漏院”是什么地方?

    那是大宋臣子们上朝前,在此歇脚等候的地方。

    金人在这儿签约,岂不意味着他们是大宋的臣子?

    也不晓得秦桧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把他们请进“待漏院”的时候,居然没让他们看清那块匾额。

    结果,双方签订了盟约,代表金国来签约的金国尚书右侍郎张通古出门后,一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