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好了这些队伍的位置之后,宁凡就着手进行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派人去勘察这些倭寇在岸上取淡水的地方。

    “老人家,您家里有几口人呢?”

    在海边的一个偏僻的渔村里,迎帆见到了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这位老人正站在院子里补渔网。

    人常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并不是这些海边的渔民懒惰,而是说他们的渔网并不经久耐用。

    在这个时代,各种化纤材料没有发明之前,人们用来制作渔网的材料,无非是棉麻等等材料,用这些材料去织渔网,很容易就受到海水的腐蚀,所以渔网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这位胡子花白的老渔民,站在院子里织补渔网,突然间就见到几个陌生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不由得吓了一跳。

    “几位客人先坐下来喝杯水。”

    老头倒是十分的好客,招呼宁凡等人坐下,又让屋子里的老婆婆端出了热水和一些小吃。

    宁凡观察这些小吃基本上都是海里的海货,可见此地渔民生活还是很寒酸的。

    “老人家,你一年的收入几何呀?”

    宁凡又问道。

    老头并没有直接回答宁凡的问题,而是笑了笑,告诉宁凡说道:“只要勤快一点,不偷懒,一家人是饿不死的。”

    有了这个回答就足够了,但是宁凡却并不满意,他很想从这些海边的渔民口中打探一些关于倭寇的消息。

    海边的渔村很多都受到了倭寇的打击,但是有部分渔村却十分巧妙地躲过了这些倭寇的侵袭,这就十分能够说明问题了。

    要么是这些渔村的位置太过于偏僻,没什么油水,倭寇懒得来,要么就是这些渔村和倭寇之间的关系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而这个叫做三水村的渔村,明明就在交通要道的旁边,但是偏偏倭寇却对这里视而不见,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宁凡怀疑这三水村里应该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了海盗组织,甚至说这三水村就是一个海盗窝点。

    “老人家,您听说过倭寇吧?听说过海上的海盗吗?”

    宁凡抬头问道。

    那老者听到宁凡这么问,脸上的神色不由得有些奇怪,他扭身盯着宁凡,眼神变得犀利起来:“年轻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海上的海盗也是你能随便打听的,那可是随便就能取人命的江洋大盗,我劝你还是不要随便打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