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问题现在是写什么呢?

    这个得好好考虑考虑。

    方明华仔细分析获得茅盾奖的六部小说,这里面除了《李自成》属于历史类小说,《东方》可以归结为军旅题材,其余四本都是现实主义题材。

    这是必然的。

    从建国到现在(80年代初)三十多年,作家的创作都是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特别是大长篇,像改革开放后开始兴起先锋类小说,基本上都是中短篇小说,而且还处于新兴事物,否则那篇《太阳照常升起》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

    其实,后面茅盾奖的获奖作品也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题材。

    再进一步分析,这六部小说的所描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都很大,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从不同角度描写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的画面。

    按照这个思路过去,那么想获奖也必须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而且时间跨度也比较大。

    原来那些获得茅盾奖的小说像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莫言的《蛙》就不当时空搬运工了吧,实际上方明华在穿越前也没看过。

    记得自己原来上大学的时候,文学圈流行这么一句话:

    “想要做个高逼格的文艺青年,要必须知道:法语文学是最适宜的,德语文学充分重视,ri本极少有好作品(春上春树之流的作品入不了高逼格文青法眼,那是中阶文青的读物。)韩国没有文学,中国近代可以阅读,当代作品不主动接触.

    还是人到中年后,从那些所谓的圈子里出来,看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小说和电视剧感觉也相当不错。

    还有两部电视剧豆瓣评分很高《闯关东》和《大宅门》,这两部方明华都看过包括原著。

    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获得茅盾奖,但如果拿来修改修改没准就行?

    没记住一些具体细节没关系,只要知道大致情节,人物设定、特别是几个主角的刻画,经过这几年的练笔,方明华觉得自己有把握写出来。

    不一定非要和原著一模一样。

    具体哪一部呢?

    方明华看上《闯关东》。

    小说以鲁省章丘人朱开山夫妇和三个儿子闯荡关东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以朱开山、朱传武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群像。方明华也欣赏李幼斌的出演的朱开山。

    整个小说充满了一种野性味道,相比较《大宅门》讲的是燕京的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多的是斗争和阴谋。

    还是前者,看起来比较爽。

    还有个现实原因,老爸方长河就是东北人!

    听说方家的祖上就是从鲁省过去的。

    既然决定,方明华就着手准备,还要资料,东北的白山黑水风土人情他并不熟悉,包括那段历史背景他并不是很了解。

    不过这不要紧,问老爸,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然这还不够,虽然没有度娘,但有书可查,杂志社没有这么多资料可以去西大、秦师大去找,甚至可以去省图书馆查阅不对公众开放历史实资料,只要拿着作家证都可以畅通无阻。

    反正也不急,用一年时间搞个大长篇也足矣。

    但没想到元旦刚过,竟然收到《收获》杂志社的一份约稿,让他写一篇先锋类小说。

    这天早上,他刚上班,张宝富就拿来一封信给他。

    拆开一看,竟然是《收获》编辑部副主编肖岱的一份亲笔信,在信中说非常欣赏在《燕京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和《驴得水》这样题材新颖,写作手法独特的作品。

    同时也认同他写的那篇《意识流小说前生今世以及在国内的发展史》里的一些观点,所以希望他能再写一篇类似的先锋类型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