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怎么可能!”王宇看了忍不住惊叫起来:“他这是吹牛!”

    自己提出三年内将杂志销量提高到24万份实际上就有点夸大其词,对方竟然两年时间提高到30万份!

    胡才听了笑道:”开始我们也以为方明华在说大话,又反复询问,但人家却胸有成竹,说两年之之内销量达不到30万份,不用等三年合同期满,他主动辞去主编职位。”

    还没等王宇说话,旁边的王社长又指着报告中其中一段话说道:“老王,你再看看这句话。”

    “三年时间,将杂志的毛利润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

    提高到35%?

    王宇一愣,立刻说道:“不会吧?现在咱们杂志每期定价是四毛八,35%的利润就是将近一毛七,整整提高7分钱,怎么可能?难道他要将杂志涨价?”

    “没有,他说是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

    “降低印刷成本?纸张质量?那可是饮鸩止渴!胡主席、黄社长,千万不能让他这么做!”王宇有些激动。

    “老王,你想哪些去了?明华怎么会干这事?他还说咱现在纸张印刷都不够精美,既然是国家级杂志,就要有国家级的样子。”黄社长笑道。

    “那他怎么会增加利润?减少杂志社的职工?降低人员成本?不可能将编辑部别人都开掉,他一个人干这事吧?”王宇喃喃说道。

    “我还是很看好明华的,他会给我们带来奇迹。”胡才笑道。

    此时的方明华回到自己办公室,一帮平时和他关系比较好的编辑们正在给他祝贺。

    大家说笑了一阵,方明华示意大家去工作,毕竟现在还是上班时间。

    等众人走后,方明华想了想拿起办公桌上的座机,拨了个电话号码。

    是打给大舅哥宋跃民的。

    “跃民哥,你那个战友吴厂长还在西京不?”

    “还在.咋地?明华,你已经竞聘上主编了?”电话那边,宋跃民问道。

    “嗯,刚才单位开会,作协的胡主席已经当众宣布。”

    “那好,我现在就联系我的战友,地方放哪?要不就去西京饭庄?”

    “可以,我等你回话。”

    方明华挂掉电话,又给自己重新泡了一杯今年新上市的龙井茶——杭州虎跑泉的明前茶。

    自从前两年李丽从他杭州的爷爷家里拿来这虎跑泉的龙井茶,方明华就深深喜欢上这个味道。

    李丽现在已经去英国留学,不过宋棠棠还是通过她二姨父,从杭州弄来这虎跑泉的龙井。

    一杯香茶还没喝完,电话铃声就响了,是宋跃民回过来的电话,说他已经联系上他的战友,就定在今晚6点半西京饭庄。

    “我战友说,今晚他要做东,恭贺你荣升主编。”电话那头,宋跃民笑着说道。

    “那怎么好意思?说好我请客的,吴厂长愿意在我们杂志上打广告,这算是帮了我大忙!”

    “算了吧,你们杂志社就一個清水衙门,花多了,你们黄社长也发愁,我战友是酒厂管销售的副厂长,这些花费很好处理。”

    “行,行,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放下话筒,方明华翘着二郎腿,端起搪瓷茶缸又慢慢喝起来。

    怎么提高杂志的利润?

    当然就是做广告呗。

    现在是八十年代中期,杂志上做广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像《大众电影》《奥秘》这些大众类畅销杂志上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严肃文学类杂志做广告,《延河》还是第一家。

    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方明华的印象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