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李丽的事方明华就不再操心。

    姑娘早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无法替她决定自己要走的路。

    但宋棠棠对这件事非常上心,方明华也无可奈何。

    盛世公司的事由赵红军和宋棠棠具体负责,他也不多问,自己的心思还是放在编辑部里。

    下午上班后,白苗敲门进来,方明华请假的这段时间,编辑部的工资由白苗临时负责。

    “方主编,去年的咱们杂志的发行量统计出来了,大约有420万本,平均每月发行量是35万本。”

    方明华听了也微微一笑。

    还好,三年的发行目标,一年半完成。

    “杂志提价的事,读者有什么反应?”方明华关心这个问题。

    去年11月份,杂志社决定从今年元月份,提高每本杂志单价,由现在的4毛7一本提高到5毛9一本。

    这几年物价连年上涨,成本跟着提高,即便是提高到现在这个价格,也只能是微利,全靠杂志社的广告赚钱。

    “今年物价涨的这么凶,别的杂志都是一年一个价,咱们现在这个,也算是良心价格,有什么好抱怨的?”白苗说道。

    “那就行。”

    “方主编,我听暮春说,你准备将咱们《延河》上发表过的诗歌制成一本诗集,翻译成英语准备在国外发表?”白苗突然问道。

    消息传的这么快?

    “我是有这样的计划,怎么了?”方明华反问道。

    “你不是让我负责编辑《延河》精华本吗?等编辑好之后,也可以翻译成英语,争取拿到国外出版!”白苗说道。

    原来,方明华在临去海南前,给白苗安排了一项工作:除了发行1987年度《延河》合订本,他作为负责人,还要牵头编辑从1980-1987年《延河》精华本。将历年来延河发表过的里挑选出最优秀的,编辑成精华本对外出版,同时陆续出版先锋类专辑以及优秀诗歌类专辑。

    一句话,已经发表的文学作品不能就这么扔到一边不管太可惜,用不同的方式和吸引新的读者,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方明华没想到白苗竟然还想翻译成英文到国外出版。

    当然是好事。

    不过嘛.

    “先别急说这话,等你选编好再说吧。”方明华并没有立即答应。

    “放心吧,我会尽快拿出来。”

    该说的事情都说完,方明华发现白苗坐在沙发上没有走的意思,就问道:“白苗,还有事?”

    “嘿嘿.方主编,单位不是要集资建房吗?这件事你是咋考虑的?”

    原来,《延河》杂志社自从81年修了一栋三层家属楼后,由于经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再也没建过家属楼。

    单位人员调动频繁,好多新入职的职工都没房子,以前一些老职工也是住在筒子楼上,所以要求单位建房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两年,杂志社经济效益好转,去年一年竟然盈余40多万,再加上以前都有60万左右。

    单位几個领导一合计,决定就在兴庆路附近买一块地,以单位的名义集资建房,然后交给开发商修建。

    这种形式在这个年代非常普遍,现在方明华父母住的计委家属楼就采取这种形式修建,只不公家和职工出的比例各单位有所不同而已。

    杂志社领导商议的是单位出一半,职工出一半,套房面积一律为三室一厅八十平米,根据职务、工龄进行排队,但分配房子最终结果还没出来。

    白苗问的就是这事。

    “我说白苗,你担心啥?你作为杂志社的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