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大约八万字,一个中篇。

    故事背景发生在关中地区,在中方明华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增加生活气息。

    作为西京人,这个他也熟悉。

    初稿完成,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自己的媳妇宋棠棠。

    晚上夫妻先是回到父母那里,吃饭看望孩子,快九点才回到幸福小区这边。

    “棠棠,帮我看看。”

    “好的。”

    媳妇进书房坐在电脑边认真看着屏幕上的,方明华站在旁边书桌边,摊开那本《虞恭公碑》,拿起毛笔,在报纸上认真练起来。

    单位订阅了一大堆报纸,到最后都是卖给废品收购站,还不如拿回来练字。

    练了一个多小时,方明华感觉手腕有些酸困,这才合上字帖,看看报纸上的字迹,心里有些满意。

    有点欧阳询的味道了啊。

    这时候,宋棠棠也看完,她转过头看着方明华。

    “明华,我觉得你写作风格变了。”

    “变了?”

    “以前喜欢写意识流等先锋,虽然好是好,但过于晦涩难懂,我觉得有些炫技。但这本非常文笔很朴实无华,有着现实主义情怀和文化批判意识.这就是你说的新写实吧?”

    “可以这么说。”

    “挺好,拍成电影效果更好。明华,那個叫张亿谋的导演,不是拍过你写的《一个都不能少》吗?我感觉他很擅长拍这种农村老百姓的故事,干脆让他拍成电影,一定很好看。”

    想的这么远?

    “等发表以后再说吧。”方明华笑道。

    “行,里面有些遣词造句你再琢磨琢磨。”宋棠棠站起来,很优雅的伸了个懒腰。

    “我要去学英语啦。”

    说完宋棠棠离开书房,不一会儿就听到客厅里传来宋棠棠优美的声音。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方明华坐在电脑边认真修改起来。

    随后的几天里,方明华将认真修改了两遍,直到自己满意这才打印出来准备交给白苗。

    第二天早上,宋棠棠开车去公司,方明华依旧骑着自己那辆二八永久大杠上班。

    这辆自行车还是方明华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领稿费买的,已经骑了八年,除了换过一次链条,别的地方都没坏过。

    质量确是杠杠的,现在也有感情了。

    到了杂志社大院,方明华一边招呼上班的同事,一边将自行车停在车棚里,上了办公楼来到自己办公室,擦桌子、打水、泡茶,这是早上来必备三部曲。

    刚刚泡好一杯茶,就有人敲门进来,是白苗。

    他手里拿着一沓文稿,递给方明华:“方主编,这是陆遥新写的一个短篇,你看看。”

    陆遥写的?!

    “行,你先坐下,自己倒茶啊。”

    方明华说着,拿起文稿认真看起来。

    也是响应省上号召写的一篇法治类,不长也就三万字左右,讲的是一位基层普通法官为普通老百姓受到冤屈而勇于以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但最后面临情与法两难境地。

    方明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