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哎呦.吃醋了?”

    “才不是呢,和你开个玩笑。”宋棠棠娇笑道:“我也喜欢漂漂亮亮的花。”

    说到这里,宋棠棠突然想到什么说道:

    “明华,那个叫王梓的姑娘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

    “是吗?叫什么名字?发表在哪家刊物?”方明华饶有兴趣。

    “是发表在《青年文学》上,我有一次路过南门外的报刊亭,随便翻看的时候发现刊登了她写的,知道你很关心她,于是就买了一本.你等等,我给你取。”

    说完,宋棠棠进了自己的书房拿出一本杂志出来。

    正是12月份的《青年文学》。

    《青年文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本月刊,以发表青年作者的原创文学作品为主,和申城的《萌芽》、蓉城《青年作家》、燕京的《丑小鸭》并称为“四朵金花”。

    虽然没法和《当代》《收获》《延河》这样的顶尖杂志相比,但在国内也算是比较有名气。

    能在这上面发表文章也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喽,你这个。”

    方明华的名字叫《啦啦啦》作者:棉棉

    “我看了后面的作者简介,确定她就是王梓。”宋棠棠解释道。

    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缓缓前进啊。

    方明华心里感叹了句,很认真看起来。

    依旧写的爱情,但和历史上王梓曾经写过的那篇《啦啦啦》相比,少了些颓废和情色。

    和去年夏天方明华去燕京在柳芽胡同四合院里看到王梓的初稿相比,里里有许多诗性的词句。

    文字挺美,有诗歌的韵味,没有雕琢堆砌的痕迹,挺感动人。

    看来这一年,王梓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看完以后,他评价道:“整体不错,虽然从思想上和写作技巧没法和余桦、王安忆等优秀青年作家相比,但在同龄人中也算是出类拔萃,毕竟还不满20岁,坚持下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嗯。”宋棠棠听了点点头:“明华,现在好多年轻作家都称你为他们的老师呢。”

    “老师?你说是我前年在鲁院上了几个月课吧?那只是临时代课,算不上。”方明华说道。

    “不仅如此,还有没有去上课的,像苏童、格非等好多在公开场合称你为老师,说受到伱的指点。”

    “那是他们一种礼貌性尊称,咱可不能当真。”方明华笑道。

    的确。

    这些人注定成为大作家的,只不过自己的出现让他们在文学道路上少走了一点弯路而已。

    但毕竟,对于某些人,有了一些改变,譬如这個叫棉棉的姑娘。或许将来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家吧。

    也没人再说她是拿自己的身体写作。

    当然,还有一个人,方明华的出现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照常去上班,《延河》89年元月份的内容已经定刊,现在送到印刷厂去印刷,他现在忙的是审核二月份的内容。

    由于春节过后没几天都到了二月中旬,再加上正月十五之前上班都是人心惶惶,所以现在要提前把内容定下来,然后排版编辑只等过完年后印刷。

    现在,每次期刊内容方明华基本上都交给白苗最后审核,除了主编栏目推荐的以及某些白苗拿不准的作品还需要自己把关。

    总之,方明华不知不觉中做起了甩手掌柜,对于选定的作品只在后面签署自己的名字,就算最后审定通过。

    这日子就清闲了些。

    方明华喝着茶,拿着钢笔在白苗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