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年前大朝议,是对一年的总结,也是继往开来,商定来年的大事。

    一些较大的人事调整,比如涉及四品及以上官吏,也都会在这一天公之于众。

    卫渊参加过一次大朝议,但那次的规模,远远比不了这一次。

    此次大朝议,首先是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只要有品阶的,都会到场。

    其次,各州刺史、各路封疆大吏、各地藩王等等,也会挑选几个代表前来。

    最后,这场大朝议持续得时间也很久,最久的一次,足足有六个时辰左右。

    原因是,今年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的问题,哪怕是没有法子,在今日,也要拿个章程出来,不能再拖下去了。

    好在,随着通敌叛国案落幕后,户部也有了钱粮,有钱,一些麻烦事,便不足以称为麻烦。

    所以,今年,不少官吏都觉得,这场大朝议,应该会风平浪静,不至于整出什么幺蛾子。

    寅时一刻,天还未亮。

    卫渊就已经来到了宫城外等候。

    此时,韩章、张辅、顾偃开等一些熟人,早就在宫城外等候多时。

    像是这种年终大朝议,非有必要,还是早来的好,要不然,一旦误了时辰,就不止丢人那么简单了。

    卫渊刚刚来到宫城前,就瞧见几个地方刺史,上杆着去向坐在车辇里的韩章打招呼,

    “韩相公,不知你还是否记得学生?嘉佑元年,学生来京叙职,您曾对学生提点过两句。”

    “拜见韩相公,不知您老近来身体可好?”

    “学生拜见老师”

    “.”

    只要能跟韩章混個脸熟,也就意味着,有极大可能成为京官。

    如此大好机会,他们自然不愿错过。

    卫渊下了车辇,打算活动活动筋骨。

    却见王安石缓缓走来。

    卫渊好奇道:“你刚来京,又是文臣,不去给韩大相公打个招呼?”

    对方已经来京数日,除了待在吏部衙门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去多认识一些朝中元老。

    这让卫渊感到好奇。

    王安石道:“要是年轻时的韩大相公,我还感点兴趣,现在么可能是他当官当久了,有些爱惜羽翼了。”

    卫渊稍感惊讶,“整个汴京城,尤其是文官,也就你敢这么说韩大相公。”

    王安石耸了耸肩,“实话而已。”

    大概到了卯时,宫城大门才被荣显亲自打开。

    王安石道:“卫将军,同行如何?”

    从宣德门到紫宸殿,慢走的话,大概需要一刻多钟的功夫。

    卫渊道:“王大人还真是怪,一般的文臣干吏,巴不得离我们武将越远越好。”

    王安石道:“文臣武将,在我眼里,并无区别。”

    卫渊好奇道:“王大人初来京城时,与陛下交谈了整整一夜,不知都说些什么?”

    王安石挑了挑眉头,“你真想听?”

    卫渊道:“我就是好奇而已,你说我就听听。”

    言谈间,二人已经一同迈进宣德门,正朝着紫宸殿的方向走去。

    王安石道:“等哪天卫将军请我吃酒,我在与你细说,否则这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啊。”

    -

    过了会儿,紫宸殿内。

    原本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当看到韩章与张辅走来时,都识趣闭嘴。

    这时,由太监搬来两张椅子,是给他们二人准备的。

    大朝议时间较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