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嘉佑六年二月初旬,赵祯下旨,命杨怀仁知渭州领军三万,与延州刺史种谔伐夏。

    理由是疑似夏与辽欲对大周图谋不轨。

    其实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大周的文武百官意见都很统一。

    辽夏走得太近,触及到了大周所有官员的底线,若是不表明态度与立场,只怕其形势将会愈演愈烈。

    待到两国共同伐周的那一刻,一切都为时已晚。

    所以迫使夏国低头认错,也是政治上的当务之急。

    杨怀仁前往渭州时,卫渊亲自相送并且特意叮嘱了随军出征的顾廷烨,

    “不要堕了你父亲的威风,遇事多向杨将军请教。”

    后者身着甲胄,深深作揖道:“卫大哥栽培之恩,小弟没齿难忘!”

    他知道,若是没有卫渊的运作,他不可能随着杨怀仁前往渭州。

    所有人都清楚,不远的将来,会有一批将领在与西夏接壤的边境线上获得军功。

    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

    但是要看卫渊与杨怀仁愿不愿意。

    “此去渭州,只需几场小胜,此后无过即功,遇事谨慎抉择。”

    卫渊说完这句话之后,杨怀仁一行人便启程。

    又过两日,张辅入宫面圣,举荐吴奎担任枢密副使。

    赵祯经过数月疗养,已经可以在旁人的搀扶下稍微下榻走动。

    说实话,就算是一个正常人,在床榻上一躺就是数月,铁打的身子也会熬坏。

    好在平日里专门有御医为他活动筋骨,不至于落得太大的隐患。

    “你举荐吴奎?说说理由。”

    赵祯意味深长的看了张辅一眼。

    枢密副使一职迟迟未定,就是担心以张辅为主的武勋集团会不满意。

    但如果是由张辅举荐,那这些担忧倒不成问题了。

    张辅直言道:“臣年迈,处理军务尚有心无力,而这枢密院不只是军国大事,若无人帮衬,臣独木难支。”

    “吴奎乃是文相引荐之人,同朝为官多年,臣了解文相,一向是举贤不举亲。”

    “是以,老臣认为,可以让吴奎在这个位置上试一试。”

    赵祯在朱总管的搀扶下,缓缓走到殿外,看着久违的,丝丝缕缕的阳光撒在自己的脸庞之上,忽感一阵轻松。

    片刻之后,张辅凝视着他的背影,耳旁只幽幽传来他的一句话,

    “那就.让他试试吧。”

    张辅起身拱手,“诺。”

    赵祯渐渐松开朱总管的搀扶,在阳光的照耀下,尽情舒展的伸了个懒腰,慢慢呼出一口浊气,转身回到空荡荡的大殿时。

    殿外仅剩的一抹阳光也被阴云遮盖。

    不知过了多久。

    整座汴京城上空,似被黑云压顶,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这时张辅已经离去。

    赵祯将所有人都散了出去,独自一人坐在床榻上怔怔出神,不知过了多久,喃喃道:

    “老了。”

    ——

    卫渊夫妇为庆林兆远新婚大喜,给他在保康门街那边买了座宅子,此地距离大相国寺比较近。

    盛家居住的积英巷是在西城,正好与保康门街这边属于一东一西。

    当晚,林宅里,晚膳之后。

    小蝶本要搀扶着林兆远的母亲林氏去往屋里休息。

    而此时林兆远仍在军中。

    林氏端坐在椅子上,向小蝶笑呵呵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