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千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你们是想逼死我啊?你们这些有钱人,真的可恶啊!凭什么你们生下来就有疼爱你们的父母,还有舒适的大房子住,有漂亮的衣服穿,美味的食物吃。大家都喜欢你们。而我,就要这么的可怜?我不服气啊。”

    我噗嗤一声,笑了。

    “大家都喜欢?未必吧,王大春这家伙,人嫌狗厌的。要不是我教训着,怕是迟早要走上歪路的。”

    “老大,外人面前,给我留点面子啊……”

    王大春有些尴尬,挠着头小声辩解。

    我不理他,继续看着邓丽千说到。

    “而且,我也是穷人。我家住在离镇上二十多里外的吴家村,在大山里。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父母都是农民。但我也并没有变得像你这般扭曲。”

    “还有,你嫉妒姚楠和王大春是吧?据我所知,王大春他爹小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每天要走二十里去上学。一整天的食物,就是一个馒头。最后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去市里念书。连鞋都没有,还是光脚去的。”

    “人的命运,有时候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家族几代命运的积累和综合。”

    这件事,王大春之前和我说起过。

    他爷爷是几代贫农,还好他爸刻苦念书,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邓丽千同学,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姚楠,大春,我们走。”

    说完,我就转身离开。

    姚楠和王大春也赶紧跟了上来。

    走到门口,我又回头。

    “对了,记得明天来学校办退学和转学手续。否则……哼!”

    ……

    出了邓丽千那租住的破旧小屋,我们都没有说话。

    知道走出了这条小巷子,到了垭口街大路上,姚楠才小声地问到。

    “吴重,刚才我报复邓丽千的言行,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我回过头,看到姚楠重新恢复了那种文静秀气的模样,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还带着一丝忧郁。

    我摇摇头。

    “不!你做的很好。如果你就骂她几句,就这么轻易原谅她了,我才会很不高兴。”

    “真的吗?”

    姚楠看着我。目光柔弱,像是一只小兔子。

    这时候,没有了刚才的冷漠和盛气凌人。

    我哈哈大笑道。

    “连古代圣人都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当然做的很对。”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有人问孔子,我打算用善良来回报恶行,这样可以吗?

    孔子说,那你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呢?所以,我们应该用公正无私的惩罚来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良。

    这才是真正的圣人言论!

    甚至在汉唐时代,儒家弟子还要精通六艺。必须要上马杀敌、下马读书治国,个个都是真正的君子。

    只是到了后来,才渐渐的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虚弱读书人,还叫嚷着“以德报怨”之类的蠢话……

    孔夫子若是知道自己的学问被这么曲解,怕是要气活过来,殴打这些不肖子孙了。

    只不过,怎么叫“公正的惩罚”呢?

    这一点,就有点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