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的不在此列。

    相比较而言,如今杨宁建立军事班底的方式,像曹操更多一些。

    刘邦毕竟是乡间游侠出身,好不容易做了亭长结果还不得不逃去山中成为绿林,最初跟着他的人多是平民百姓。

    曹操家世好得多,一开始起兵讨伐董卓,身边就聚集了一些地方大族的势力,比如夏侯氏。

    依照五千人标准修建的军营尚未完工,只是初具雏形而已,杨宁来到中军大帐,张明成、孙良、杨奎等人分班落座。

    “眼下我们人数虽然没有达到一个军的规模,但架子得先搭建起来,等到收拢的河北难民足够,再挑选青壮充实各部。”

    坐在主座的杨宁徐徐开口,“杨张孙三家,各派一名族中子弟出任一部校尉,统率自家那数百兵马,旬日后招募青壮再补充到一千人,各位意下如何?”

    这没什么好说的,杨宁既不可能打乱几个大族的私兵,把众人混合编排,各家也不可能要求更多。

    “我父亲说了,张家兵马就由我出面统率,现如今我也是一部校尉了?”张明成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自矜之色溢于言表。

    其实谈不上真做了校尉,毕竟没有朝廷任命,印绶名义一个也无,大家也就是在内部彼此知晓而已,到了外面得不到任何承认。

    杨宁没打算现在就联络朝廷、请求对方赐予官职军职,那根本行不通。

    别看青州地方上鲜有人认可曹嶷,但大齐朝廷可是正经给了他官职的,杨宁即便是打着抗胡的旗号占据县城,他的行为在朝廷看来只怕更多的是在造反。

    想要获得朝廷承认也简单,眼下这时局北方这形势,只要实力够强即可,不说打下青州,但凡他能占据济南郡,再把数千兵马打造成可战之师,朝廷封官加爵的使者肯定随后就到。

    孙良把自己的儿子叫了进来,表示由对方担任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校尉,杨宁认识这位名叫孙淮的年青人,知道对方有些武勇与能力,当下没有反对。

    “杨奎,你从黄家带来的青壮就由你统率,有没有问题?”杨宁转头看向自己在军事上的臂膀。

    杨奎想了想,起身抱拳:“小人遵命!”

    在张明成笑而不语,孙良颇显复杂的眼神中,杨宁接着道:“至于杨家私兵与青壮,就由我亲自统率,想来也无人会有意见。”

    这意思很明确了,眼下四个校尉,杨家要占两个。

    杨宁很强势,但这明显不是孙良能反对的,毕竟孙家之前并未参加战斗,没有贡献谈什么权利?张明成私下跟杨宁达成了交易,此刻也不会说什么。

    军中格局就此形成,剩下的那一部校尉花落谁家,就得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