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此时此刻。

    朱元璋听着这最后的一段话,却是忽然想起。

    从始至终,那《盐引论》上最为让百姓议论,甚至引起朝廷轩然大波的,可不就是这一句话吗?

    一纸盐引,托不起大明!

    苏闲一直在说这句话。

    可若说结果,前半句,固然让他心血澎湃,他朱元璋能在元末群雄之中屹立而起,论及兵强马壮不如陈友谅,论及财力不如张士诚。

    甚至论及势力版图、起家实力、幕后支持,全是他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就算是投奔郭子兴,除了在对方那里,找到马皇后之外,其还屡次将自己视为眼中钉。从自己率领二十四个弟兄,从濠州城走出去的时候,自己就早已和他切割而开。

    “你这些话说在咱的心坎里。”

    “咱的大明,的确不需要盐来托,但盐税……”

    听到对方话语有些松动,苏闲则趁此机会继续道:

    “盐税?”

    “陛下,商人赚取利润,通体可分为两种,有量稀少,故意抬价赚取丰厚利润的,诸如古玩字画,平时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但也有因为量大而赚取微薄利润的。”

    “陛下认为,事关大明六千万百姓,日日所需的必需品,到底应该走哪条路?”

    “毫不犹豫的说,以前的盐,就是走量少,商贩抬价,只不过没有古玩那么离谱。”

    苏闲话语一顿,“可现在,按照我刚才的方法,海盐就能很快成倍数的增加,届时,我大明盐田增多,一两年内,就可以让大明百姓的口粮里,多出平价的精盐!”

    “而且,陛下难道认为,如此简单的方法,这么多年了,真的没有人试验出来吗?”

    “怕是早就出来了,只是因为地域因素,以及现在各家各户的敝帚自珍,所以只传于秘方之内。陛下如果现在隐瞒,难道就敢保证,永远有人不使用这种办法?永远将好的留在家里,让其霉烂?”

    “陛下,大明应该强民,而不是愚民!”

    唰!

    此话一出。

    朱元璋的视线猛地看来,只是,目中除了惊怒,还有醒悟!

    如果说,苏闲之前的话,只是激发起了他往昔的豪情,让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睥睨四野,纵横天下的日子,在一次次生死险情之中站起,终于定鼎九州!

    那么现在说的话,便是未来。

    过去的已经定了,是因为当初的无惧,包容、坚毅、果敢,才铸就了现在的大明。

    那么未来,也应该是取决这些才是。

    而不是因为看到了“更好更多的盐”,就对未来产生了担忧!

    此种情绪,实在不该!

    朱元璋心中警醒。

    更何况,苏闲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大明的盐矿只要自己握在手里,定价权握在手中。

    那么如此好盐、再加上巨量之下,私盐如何斗得过官府?

    看着朱元璋的沉吟。

    苏闲还以为对方,还在犹豫,不由得继续添加猛料。

    “除了海盐之外,其实湖盐、矿盐、井盐,依旧可以用这种方法提纯。”

    “而且最后的矿盐和井盐,此两类盐还有一种方法,能够加快开采。而这两类盐,恰恰又是山林多的地方储藏丰富,刚好可以弥补,非沿海并且道路崎岖之地的开采。”

    朱元璋还没开口,朱标已经马上问道:“如何开采?”

    “注水!”

    苏闲吐出这两字后。

    发现朱标还没有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