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个大概。

    有了指导性的方向,再进行鼓励,下面那些工匠多年积累的知识完全能够用得上。

    回到府中之后,他面无表情。

    吕氏找他过去说话,言语之间多有试探,不过朱允熥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

    回去之后紧闭房门,提起笔来,便开始抄写金刚经。

    这种事情不能假手于人,虽然跟朱标没有什么感情,不过这也算是尽孝道。

    古人最注重这个。

    抄完以后觉得有些不满意,再抄一份,整个晚上没有睡觉。

    也不知道抄了多少份,最后一股脑让太监带回宫中。

    朱元璋看着那一笔丑字,皱了皱眉头:“真是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前都干什么去了,字写得这么丑?”

    说完之后,他扭头看向王景弘:“你可以去传旨了,另外找几个字写得漂亮的,在旁伺候,就说是咱说的,不但要把铁器练好,同时也要把字给练好!”

    王景弘答应一声,便匆匆而去。

    随后一个消息便传了出去。

    吴王有心进孝,发出宏愿,要抄写千份金刚经,以寄托哀思之情。

    这消息有些莫名其妙,很多人觉得,如今储君未立,朱允熥这个吴王就被打发了,看起来有些前途未明。

    因为如今太子府里面只留下了朱允炆来主持朱标的丧事。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朱元璋表明态度的一种方法。

    而与此同时。

    内官监抽调一批会冶铁的能工巧匠,秘密送到京城郊外的一座皇庄之内,附近荒山之上,便有不少人开始搭建房子。

    王景弘在一个小院之内,陪着笑说道:“王爷,此处有些简陋,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委屈王爷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这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普通人可住不起,而且自己是来干正事的,对这些物质条件也不在意,摆了摆手说道:“王公公客气了,我觉得这里就挺好,另外我想跟几个工头见一面,有些事情还需要做些布置,希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景弘一听,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奴才明白,这就去办。”

    朱允熥抬手阻止,开口又问道:“我想问一下,我能支取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