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慢慢就会往下滑。

    至于朱允熥对于明朝之时的各种学派也不了解,既然如此,将来到了合适的时候就来他一个百家争鸣,让这些读书人们自行去讨论,说不定会有所得。

    朱元璋皱起眉头来,考虑了一阵,这才说道。

    “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让汉朝有了四百年的江山,如今这儒家已经成了气候,你现在想要做些什么也跳不出来这个圈子来。如果要是搞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埋下隐患,这件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定要想清楚以后再做,否则的话贻害无穷。”

    老朱对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清楚,为什么孔子的学说到后面一改再改?说白了,这就是当权者和读书人之间的妥协达成的结果。

    这些读书人将儒家经典修改到符合统治者需求的地步,而统治者则是把管理的权力交到他们的手中,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长的。

    朱允熥现在自然是感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古时候儒家还强调君子六艺,到了现在这些书生大部分都是手不能抬肩不能扛,整天只知道读书,身上少了一股血勇之气。从明面上看或许是好事,可是与国家而言则是有些不妥,一旦遇到危难之时这些读书人如何能够担当大任?”

    而朱元璋对此则是有不同的意见,他轻轻摇了摇头。

    “下面的官员本事太大了,你这个皇帝就会睡不着觉了,自古以来权臣还少吗?你想改革咱不反对,但是有时候不要太过于想当然了。”

    这明显是一句警告,朱允熥心中却是苦笑一声,有些事情怕就不来了吗?这个国家要靠这些读书人去帮助皇帝管理,要是这种状况不改变,之后埋下深深的隐患。

    贪腐为什么止不住?还是因为官僚作风太严重?当官的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这就给了下面的人上下其手的空间,官场之上有谁不知道?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开口辩驳,这是心中在考虑着接下来要怎么做,才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