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这不单是代表着权利,同时代表着利益,这两样东西是捆绑在一起的。

    如果侵夺了某个部门的利益,必然会招致反抗,方孝儒久在基层历练,对于这些事情非常的慎重!

    朱允熥听完之后当下便笑了起来:“看起来这次找你是找对人了,这样吧,回去之后你先想一想,写个细则出来,若是没有问题,便照此法施行!”

    说到这里,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朝前一推:“这是之前发行报纸之时,所设立的种种规矩,你也参详一下。”

    方孝儒收下册子之后想了一下又说道:“这样的事情我一个人恐怕做不来,想向殿下举荐一人,此人为人忠直,学富五车,而且品行端正!”

    朱允熥自然是不会拒绝,笑着问道:“不知是何人?”

    看他询问,方孝儒当下便说道:“汉阳知府王叔英。”

    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陌生。

    不过方孝儒的人品摆在这里,他举荐的人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朱允熥当即便同意下来:“好,随后我便会发出召令,招他前来。”

    其实他并不知道,这王叔英名气虽然不大,但是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忠臣。

    历史之上,他与方孝儒相交莫逆,共同辅佐建文帝,官至翰林修撰。

    金陵城破之时,王叔英不愿意投靠朱棣,回到家中之后沐浴更衣,留下绝命书,自缢而亡。

    他妻子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

    两个女儿不堪受辱,投井而死,一家人死了一个干净。

    随后朱允熥与方孝儒商量一下,准备新建一个部门,名为报刊总局,其中可以让督察院派官员进入其中负责监察。

    双方互有职司,相互不干涉,但可以互通有无。

    直接负责人便是方孝儒,他只向朱允熥负责。

    谈妥之后已经是宵禁时分。

    朱允熥觉得,这方孝儒跟自己印象之中,那种老古板完全不一样,为人非常豁达,而且学识渊博,不管你说起什么事,他都能引经据典,道明来处。

    这让朱允熥心中颇为敬佩。

    当天晚上与他彻夜长谈。

    期间,方孝儒忽然开口问道:“殿下虽然年纪不高,但是所见所闻,让下官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下官斗胆,敢问殿下志向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