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现在的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想要极速的增加也不太可能。

    所以杨俨首先要做的便是打破家与家之间的隔阂。

    他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田间地头组建了以10户人家为一间的农友社。

    这农友社的设立,实际上就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在一起,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能更好的集中土地。

    所有人在这个集体里所挣到的东西都是分配合理的,同时政府方面也会加入微量的工资。

    杨俨能够确保的就是调动每户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扩大他们在一起的合作力量。

    要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

    还有其他种种废除了很多关于农业不利的措施,可以说得上是使用了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田地。

    甚至于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方面的重视,杨俨还专门在朝中开设了一个农桑部。

    这个部门的设立就是为了表明杨俨对这个的重视,堵住一些人的嘴。

    毕竟接下来他就要宣布改革经济,如果有人以农是国家的根基来反驳他,他好像也有一些理由来应对。

    至于其他的,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

    夜晚。

    杨素的妻子端来了一盘金锭。

    “明日你们就好好的把你们的话该说的都说了,我们杨大官人自然不会少了你们剩下的赏赐。”

    一群看着极其有书生气的人挨个领过了金锭。

    “多谢杨大官人赏赐。”

    那些书生们一个接一个的告退。

    ……

    第2日。

    杨俨刚刚穿好朝服,门口的单雄信便跑了进来。

    “皇上,有一群学生在皇宫门口请愿,请求更改科举制度。”

    请愿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确实是蛮常见的。

    毕竟有很多的君王做出了不适应民众的事情。

    百姓自然要起来反抗。

    不过根据张须陀的报告,他的科举制度自从创立以来就广受民众的好评。

    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遭到民众的请愿?

    杨俨再也坐不住。

    立刻起身:

    “我去见见这群学生。”

    “皇上这群学生里面难免不会有癫狂的,若是伤到了皇上可怎么办?”

    单雄信急忙阻拦道。

    “既然有百姓请愿,那就说明我的一些政策肯定是不符合了他们的意见,好好跟他们讲好道理不就好了?”

    说白了讲道理,如果实话实说的话,那就是怼的他们哑口无言。

    毕竟杨俨是天子,天子说的话难道还有人不听吗?

    走出宫门,只见在地上跪着的是大约30来个书生。

    个个都身着单薄,在大雪飞扬的天里,每个人的头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皇上驾到。”

    听到这句话,那些书生茫然的看了一眼,随即开始磕头。

    “请求皇上收回更改选官制度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