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稻谷产量可提高二成以上。这将大大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

    杨俨笑逐颜开,赞不绝口。

    如此看来,科学院和农学院的成果令杨俨十分满意。

    农学院在杨俨的支持下,逐步完善了课程设置,并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实习,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一日,杨俨来到农学院视察学生田间实习的情况。

    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穿着粗布衣的学子们正辛勤劳作,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施肥,还有的在记录不同品种的生长状态。

    杨俨笑对院长赵才说道:“学子们茁壮成长,朕看在眼里,甚为欣慰。这新式的田间实习教学,确实助益无穷。”

    赵才连忙回禀道:“全仗陛下亲自提拔、大力支持,学院才得以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造福老百姓。”

    杨俨再次赞许后,来到稻田边,对几位正在记录数据的学子说道:“朕听说你们使用的新式杂交稻种子,亩产可提高一倍有余?”

    几位学子忙放下笔记,恭敬回禀道:“正是陛下,这新品种经过反复比较试验,确实产量高出许多,而且更抗旱。”

    “好,好!”杨俨连声称赞道:“你们努力不辍,必将有更多惊人发明,造福苍生!”

    学子们都被杨俨的谆谆教导鼓舞,纷纷拜谢嘉奖。

    参观结束后,杨俨心中默念:有这等贤明学子,我大隋的“绿色革命”就在眼前!

    随后,农学院开始派出学者们,带同学生,分批前往各地农村传授新技术。

    起初,许多老农对这些未曾听闻的种植法持怀疑态度。

    长年种地的老农李长发皱眉问道:“你说这些化学药粉真能提高产量?”

    学者李才恭敬解释道:“这经过反复试验证实,确可增产二三成,您不如试用一番?”

    李长发还是半信半疑。

    但在学者耐心劝导下,他终于同意在地里试种一小块新品种。

    收获时分,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试种部分的庄稼果然丰收许多,质量也好。

    “真是不可思议!”李长发赞叹不已,开始信服新技术。

    通过这次亲身尝试,他成为最早使用化肥和新种子的农民之一,并向周围人积极推广。

    在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农民接受并应用了新技术,农业生产出现飞跃。

    看到丰收的消息接踵而来,杨俨大悦,对众臣说道:“我大隋的‘绿色革命’已初见成效,农业必将日渐繁荣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