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的时间结束,朱允炆立刻起身,他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了。

    刚刚下朝回到武英殿的老朱开始批阅奏章,现在太子没了,丞相早就被废黜了。现在所有的国政,也都落在了老朱身上。

    一个小太监小心的上前奏报,“启奏陛下,皇次孙殿下求见。”

    老朱头也没抬的回道,“宣。”

    朱允炆入殿,规规矩矩的行四拜礼,“孙臣朱允炆,叩见皇祖父陛下。”

    老朱露出些许笑容,这个孙儿的规矩、仪态很好,看着白白净净、儒雅敦厚。

    忽然间老朱的脑海里也浮现出另一张脸,脸上的神情处处透漏着不服气、不甘心。再仔细想想,允熥那孩子除了在朝堂上有规矩,私下里好像不像允炆这样守着君臣本分。

    老朱不再想那些事情,看着朱允炆问道,“允炆呐,有事?”

    朱允炆就赶紧回答说道,“前几天皇祖父陛下考校,孙臣自知智短未能立刻回复。这几天孙臣仔细想过,若是节制诸王,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历史上的老朱曾经问过朱允炆,朱允炆也是这么回答的。

    可是回答的是一回事,老朱认可了也是一回事。

    等到朱允炆当了皇帝立刻就忘了这些话,削地、流放、讨伐,对那些皇叔他一点都不手下留情。

    老朱就又问道,“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不法,怎么办呢?”

    朱允炆对答如流,“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呢?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

    老朱看着朱允炆,看来这个孙儿手底下还算是有些人,稍微有点见识。

    朱允炆紧张的等着老朱的回答,这是此前和黄子澄商讨的。只可惜,现在黄子澄在狱中,这说不定是黄先生给他献的最后一计了。

    老朱含笑说道,“还行,中正平和又不缺朝廷法度,挺好。”

    得到了老朱的肯定,朱允炆立刻喜笑颜开。既然想要争位,那肯定要讨皇祖父欢心。皇祖父的肯定和认可,就是最为重要的。

    朱允炆强忍激动,说道,“孙臣智短、智计浅薄,望皇祖父陛下恕罪。”

    老朱就笑着说道,“这岂能罚!好了,咱还有公务要处置,你可还有事情?”

    朱允炆立刻毫不犹豫的跪下,“孙臣告退。”

    看着朱允炆离开,老朱看着武英殿门外叹了口气。这个孙儿,真的有些薄凉啊,他那个黄先生问都不问?

    允熥那孩子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允炆这孩子表面上看着文雅仁孝,只是不见得就是表面的样子。

    朱允炆脚步轻快,皇祖父日理万机自然非常忙。只要得到了认可,那就行了。

    今天请教学问得到了夸奖,明天再来请教学问,后天还来。不用每天都跟在皇祖父身边,还要守灵、读书,还要上进!

    朱允炆怎么想,老朱也多想,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

    忙完了一天的事情,老朱问道,“皇孙们如何了?”

    小太监立刻回答说道,“皇次孙殿下回大本堂读书,今日学的是《礼》。”

    老朱微微点头问道,“学的是哪一篇?”

    还不等小太监回答,老朱问道,“皇三孙呢?”

    小太监就回答说,“皇三孙殿下为太子守灵后回了柔仪宫,赶走内侍、侍女,独自在书房,奴婢等也不知殿下两个时辰做了些什么。”

    老朱顿时来气了,“混账东西,既然来夺嫡,就要在咱跟前尽孝、讨好!不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