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略显稚嫩,但借以时日定可成大器。

    信上写着:韩将军过江后,可以重兵绕开沁州,一路北上直取太原,但只可围攻,不可强攻,取汉地之事时机未至,灭汉恐招致辽国一心攻打大周,待辽汉合兵瓦解,将军已是大功,朕在汴京等着将军归来!

    “这是陛下亲笔!”韩通不可置信地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看到末尾的玉玺,更加肯定这是柴宗训亲笔,不承想陛下所思竟与自己一致。韩通本也是打算震慑一下汉地,好让他们知道大周不是好欺负的,下次再出兵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与此同时,慕容延钊与石守信处也打开了一封信,同样是柴宗训亲笔,写着必须在此战,将辽国领兵之人俘获,许以厚利以便日后联系,更嘱咐二人让其转告辽主耶律璟,大周愿意与辽国互市。

    慕容延钊与石守信并不知道朝廷即将定下国策,先打南后打北,顿时对柴宗训这封密信的内容摸不着头脑,不过眼下也只有按照信中所言的内容去做,王大相公将这封信交给两人之时,还特意吩咐必须照此信办理。

    元利元年这场战争,以辽汉合兵南侵开始,大周派遣前后军抗敌,战事如何发展,柴宗训心里也没有底,只要不输,哪怕打个平手,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局势,要是能赢就更好了,这不柴宗训已经连着好几天询问宫人:“可有前线战报?”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大周的命运如何,只能看韩通、石守信与慕容延钊三人了。“朕能做的都做了,朕尽量避免赵匡胤领兵在陈桥兵变,阻断王溥与其勾连的可能,剩下的一切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