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这几年闹灾.........”

    薛霖立刻沉默了。

    其实这点钱,对于世家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但是他们入主朝堂,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争取家族利益么?

    总不能好不容易成了宰相,熬成了阁老,手底下一棒子小弟,自己不给他们争取利益,还让他们掏口袋,去补大乾的窟窿吧?

    见阁老心情沉闷,一边儿的新晋宰相秦颂赶忙开口道,“阁老,其实您不必过于忧虑,咱们大乾民众何止千万之数,不过是百余万贯的亏空,只需要百姓随手拿出些来,不就可以了么。”

    秦颂此人其实是寒门书生出身,其父为了让其读书,勤勤恳恳地种地不说,还要抽时间去做一些小生意补贴读书带来的亏空,即便是如此,供养秦颂读书也不容易。

    每一次秦颂参加科举,亦或是参加朝廷的遴选,都是村子里的乡亲们,合伙凑钱帮衬。

    可以说,秦颂能走到今天,身上背负着是整个村子的期望。

    而秦颂早年为官的日子,也颇为清正。

    但官场是个大染缸,秦颂兢兢业业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甚至于一直连升迁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不是后来,改变了心思,做了薛霖的走狗,可能就要在七品官上磨砺一辈子,最后无奈告老还乡。

    或许最初的心态转变,想的是有朝一日,大权在握,重新为百姓做主。

    可是久而久之,初心早就忘了。

    他现在就一心一意地做薛霖的走狗,以换取更多的权利。

    当然,当初他们村子里的乡亲们也都得到了回报,一个个或富裕成了小地主,亦或是在官府里有个差事,日子过的倒也逍遥。

    甚至连村里的守村人,都背着快班衙役的名头,按月拿钱。

    相比之下,宰相温如海就靠谱一些。

    虽然人家是世家子弟出身,但是人家早年放弃了朝廷赐予的身份,实打实地靠科举上位。

    不过也仅仅是靠科举上位而已。

    温氏家族在其祖父那一代,就有衰败的趋势。

    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成为宰相,靠的是给圣人做弄臣。

    圣人想打仗,他就鼓吹打仗,叫嚣突厥该死。

    圣人需要钱,他便竭尽所能,帮圣人调节赋税,从全国各地搞来铜钱和米粮,支援军队。

    甚至于圣人还当初有意,让他坐镇,削弱世家的实力。

    可天有不测风云,圣人一旦身体抱恙,且长期不能恢复。

    他便原形毕露,投靠了薛霖,官运亨通,做了薛霖的狗腿子不说,连昔日圣人的教诲也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既然是做了宰相,肯定是有些优点的。

    比如说长相,从阁老薛霖到秦颂和温如海,以及最近不怎么管事的杨家宰相,这四位宰相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仪表不凡,气质洒脱的大帅哥。

    这也算是圣人当初执掌权柄时候的小毛病。

    那就是喜欢帅哥,如果人长得丑,想在他手下做臣子太难了。

    就连叶渡也不得不承认,当初之所以在军中升迁得那么顺利,也是因为有一次他缴获了一匹白马,穿着一身雪亮的银甲,让圣人远远地看了一眼。

    ……

    “嗯。”

    薛霖听完二人的话,微微的点了点头。

    显然秦颂的话,很中听。

    我大乾的国民如何,他其实心里并不是很清楚。

    因为大乾的朝臣,其实真的不咋的,甚至可以说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