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朝廷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头一天晚上,宰执们还聚集在阁老府上推杯换盏,喝的酩酊大醉,次日加税的政令,便从长安出发,向着大乾四处传递开来。

    这几年闹灾,百姓的日子本身就不好过。

    朝中的大人们脑袋一拍,竟然要加税,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的沉重。

    甚至有些村子,直接揭竿而起。只是关中乃是府兵的核心区域,这些揭竿而起的村子,几乎转瞬之间,就被灭了。

    村子里的存粮,直接成了府兵的战利品。

    一时间,关中之地,人人自危,又无可奈何。

    就连当地的豪强都低调了不少。

    甚至有些聪明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转移家产和人口。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们不像是百姓,总是看着政令过日子,而是能看清楚政令背后的连锁反应。

    就拿加税来说。

    如果仅仅是加税,百姓的日子或许咬咬牙还能撑过去。

    这些豪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关键是,总会有人忍不住,借机大捞一笔。

    宰执们想的是,让百姓们掏钱,买突厥人的欢心。

    而且反正钱不在自己口袋里出,所以要求加税的同时,还规定了期限。以三个月为期,若是缴纳不齐,就处置当地的官员。

    当然,加税的钱其实并不算高,一人两千文。

    这个价钱,大多数家庭,咬咬牙,拿出小半年的收成来,其实是能交上的,大不了一天两顿饭,改成一顿饭,总归是能顶一顶。

    可下面的官员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凭什么平白无故的因为朝廷的原因,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除非让他们也有利可图。

    所以下面的实际加税额度,就被地方官变成了五千文到八千文不等。

    几乎刹那之间,民怨滔天。

    起先只是小规模叛乱,后面十有八九会有大规模的叛乱出现,所以离开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除了那些聪明的有钱人之外,还有无数的百姓抛弃土地,携家带口地逃了。

    远在塞外的突厥人一脸疑惑的看着大批大批地逃难过来的汉人,直接懵逼。

    什么情况?

    我只是要钱,我可没要人口啊?

    大乾这是干什么?

    不过了?

    给我送过来那么多壮劳力过来?

    当然,逃难到草原上的汉人其实还是少数,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朝着深山逃难的。

    可实际情况,也非常的糟糕。

    像是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甚至岭南这些地方,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人口稀疏,老百姓躲在深山老林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而像是关中一代的区域,就比较凄惨了。

    那里因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高,其实很多大山都是光秃秃的。

    老百姓上了山,其实是连野菜都吃不到,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是活活饿死。

    ……

    河北道相对于大乾来说,终究算是相当偏远的地区。

    这种劲爆消息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这边儿来。

    叶渡也想象不到,圣人身体已经抱恙成这个样子,以至于宰执们,竟然利令智昏到发布这样的政令。

    此时他正如火如荼的带领着乡亲们搞建设。

    首先是叶渡的威名在逐渐起效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