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山东登州水城,总督备倭都司府。

    大明永乐六年,太宗文皇帝为抵御倭寇、加强海防,在登州水城设立有山东总督备倭都司府,掌管山东沿海军政事务。

    早自元至元年间,山东沿海已多有倭寇侵扰,大明洪武、永乐年间,山东沿海的倭寇不减反增,活动更加频繁。

    倭寇抢财劫粮,掠人伤民,不但给沿海居民造成了极大困扰,也对大明与日本、朝鲜的外交、军事、经贸活动产生了恶劣影响。

    因此山东备倭都司应运而生,不过因为大明王朝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将北虏视为心腹大患,所以防御重心主要也放在北虏上面,以致于洪武初年沿海卫所体系并不怎么样。

    哪怕到了现在这正德朝,那满朝公卿还敢在那儿叫嚣,“北虏是心腹大患”、“倭寇是疥癣之疾”,只能说他们没有住在这海边,没有被倭寇劫掠屠戮过,因此可以站在朝堂之上说话不腰疼。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之前,山东沿海仅有乐安卫、青州左卫、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等卫,且兵员多不足配额,与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相比,山东海防力量显得非常薄弱,这就给了倭寇以可乘之机。

    主要原因,还是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拥有长达约两千五百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这漫长的海岸线及其东突入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山东的海防极为困难,极易成为倭寇袭击的对象,在大明山东六府中,登州、莱州、济南和青州四府辖有临海区域。

    终至洪武末年山东沿海地区共有十二个卫:乐安卫、青州左卫、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七个守御千户所,以及多个备御千户所、寨、巡检司等。

    汤昊翻身下马,看着眼前这些个武将文官,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尽管山东沿海布置了如此众多的卫所,但仍无法阻挡倭寇的侵扰,比如永乐四年倭寇侵袭威海卫,六年又大肆杀掠成山卫、大嵩卫、鳌山卫。

    但,山东这地方不一样,这备倭都司更不一样。

    大明朝初期因兵事频仍,多专任武臣,永乐以后为防止武官滥用职权,朝廷又设有总督、巡抚、巡察海道和兵备道等文官来监督武官。

    为此,山东备倭都司和“海防三营”(即墨营、登州营、文登营)便应运而生,以便统筹山东沿海备倭事宜。

    “山东备倭都司府!”卫璋不解其意,下意识地回答道。

    山东备倭都司设立于永乐六年,专门负责山东海防备倭;紧接着正统五年,朝廷又设置了一个山东巡察海道,专门为文官开辟出一个体系,插手山东备倭军政,通常由提刑按察司副使或佥事担任,有时也由布政司参政、参议担任。

    汤昊看向卫璋,扬了扬手中马鞭,笑着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汤昊本来就是钦差大臣,先前不管是在天津卫还是在临清,都是选择暗访,没有怎么使用这些权力罢了。

    不过看眼前这架势,整个山东备倭都司已经沦为了巡察海道公署的下属机构,这么多个武将勋贵在计弘伟身后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汤昊捏着马鞭挥了挥手,笑道:“急什么?本侯到底是武勋出身,所以跟你这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汤昊见状也跟着笑了笑,这个卫青可不是西汉名将卫青,而是大明名将卫青。

    这些文官初期只是临时派出的专门督管地方军事的差遣官,并不是常设官职,但随着朝政大权尽数落入文臣缙绅手中,致使其权利逐渐渐大,职务也逐渐固定下来,于是渐渐成了定制。

    “行了,都起来吧!”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备倭都司的水到底有多深!

    “卫璋?宣城伯卫璋?你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