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还是不可。”

    “若杨监正死在其他地方,哪怕是其他道观,儿臣都不反对,但那是龙虎山天云观。”

    提到龙虎山天云观,朱标加重了语气。

    甚至刚才开口劝朱元璋时,先说出来的也是龙虎山天云观,而不是仙人。

    朱元璋望着坚定的朱标,怒气稍微减弱,深吸口气:“标儿,为何不可?”

    也就朱标有这能力,当面反对朱元璋,这要是换了其他人,朱元璋早砍头了。

    朱标开口道:“父皇可知抗元那段时期?”

    朱元璋点头:“知道,你是说龙虎山出道士来抗元了?呵,那时候天下都在抗元,龙虎山算什么特例。”

    朱标叹了口气:“这不一样。”

    “父皇,您只知道龙虎山也下山抗元,但您知道他们伤亡多少吗?您又知道天下道教伤亡多少?”

    不等朱元璋回答,朱标继续道:“您不知道,甚至儿臣这经常查过往龙虎山道教的,也不知道!”

    “儿臣更认为,就连龙虎山自己也不知道,他们自己都没记录,但不可否认,他们定然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年,天下还没抗元时,大元崇尚道教,而天下大多汉人不想投身大元,许多人便加入了道教。”

    “那时的道教全是汉人,更是成为汉人最后的净土。”

    “道教在当时风头,无其他教派能够争锋,道教四大名山,一曰龙虎山,一曰武当山,一曰青城山,一曰齐云山,四山门派都风头无两。”

    “后来,天下抗元潮起,道教四山都派出众多道教子弟下山抗元。”

    “人们只知道众多二字,却不知到底多少人,而据儿臣了解,是几尽所有!”

    “他们都派出了所有弟子,从抗元到结束,死伤无数。”

    “在此之后,道家四山衰落了,他们为了抗元,几乎断了两代人传承,出现青黄不接局面。”

    “道教祖庭龙虎山,无人可用,甚至就连老天师都亲自下山寻徒。”

    “武当山张真人,已经百岁高龄,可他还在老天师位置坐着,便是因为当年培养的天师传承人都死了。”

    “青城山和齐云山,更是直接消失于世间视野,一蹶不振。”

    “这些年,儿臣甚至还听到消息,道教祖庭龙虎山青黄不接,新任天师都已经是外姓人了。”

    “龙虎山历代天师都为张姓人,这一代传给外姓人,父皇,您觉得这代表什么?”

    朱元璋闻言,下意识摇摇头。

    朱标吐出口浊气,继续道:“相当于我们朱家江山,未来帝王让一个外姓人来做帝王,您觉得可以吗?”

    朱元璋摆手:“不可能,咱不可能让给外姓人。”

    朱标开口道:“那便是了,可龙虎山他们就这么做了。”

    “他们….不同于江湖上招摇撞骗的骗子道士,是真正一心求道之人,他们不在乎坐在那个天师位置的人是谁,只在乎能不能领着他们修道,仅此而已。”

    “如此沉着于道的一群人,又怎会杀朝廷命官?”

    “此事,儿臣认为和那天云观弟子说的一致,乃杨监正达成执念而死。”

    .….….….….

    ps:求追读一下书书,感谢感谢!每天都有新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