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那这东西穿在身上,真能入水不湿,比油衣还要更有效用?”

    “若是如此,当真是仙器一样的东西了,老朽也有几个亲戚是渔家出身,这渔民寒苦啊,三十五岁之后还能上船的,都是极少数了,就说咱们今日这船家罢,三十岁已经算是大龄,常在渔船上,风吹日晒不说,水汽太重,关节变形,一遇到阴雨天气,真是苦不堪言啊。”

    “是啊,是啊,别说渔民了,我等常行路的人,也免不得受潮,风湿这东西,得了以后,那股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往年出行,虽然也有油衣、蓑衣穿,但要说入水不湿,那是不能的,最多也就是挡雨罢了。潮气无法完全阻挡在外,这防水尼料,还真能做到入水后身子干爽如初不成?真要这样,那我看农户家也是用得着的。”

    “那是,哪年挖藕、插秧,用不着这东西?三月插秧,水和长了刀子似的,刚才这小曹哥儿说了工作保健,我看这就很适合工作保健的概念嘛!减少工作中受到的痛苦,还有对健康的损害——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吗?”

    如果说,叙州考察团的身份,还不足以让船舱中的乘客动容的话,那么小曹谈到的工作保健、防水尼料,那就真的点燃了船舱中所有乘客的谈兴了,船舱中的气氛,立刻进入了大家最喜爱的环节——有大拿出没,向他们介绍领域内最新的进展,说不得多少还能得到一些尚未公之于众的发现,商户从中能发觉商机,吏目也能开拓见识。这种旅途经济,也是很多人购买贵价车票的动力,起到了一个突破固有交际圈的作用。

    所以,买地的旅客,是很喜欢彼此攀谈的,而且毫无疑问,比起远在千里之外,旅途崎岖难行,又基本上被乡党完全占据的叙州,人们更关心的还是鸡笼岛、南洋等地的消息,买地的活死人们,对于京城开考女特科的关心,远远不如去鸡笼岛的补贴今年定在多少钱,下南洋的话,选择哪个目的地更好——包括他们对于防水雨布的兴趣,除了自己的使用以外,更大的点还在于:

    “这个橡胶树,我们买地除了鸡笼岛之外,真就没有地方可以种了吗?”

    “之前看报纸,也有看到号召去南洋开展橡胶林种植的,当时老朽也是拿捏不好这东西到底能卖上多少价钱,小哥能否赐教高见?橡胶这东西,现在当然是物以稀为贵了,您看将来五六年之后,售价大概能稳定在多少——现在这么一件衣服,恐怕得要五六两银子吧?”

    如果算上成本,五六两怕都是不止,其实这也是这种工作服的缺点所在了:一般会穿这种衣服去干活的人,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但要说把橡胶雨布做成一般的雨衣,那除了一些风流儿愿意花这个大价钱去掐个尖儿之外,其余老成人家难免会把橡胶雨衣和油衣比较——

    蓑衣暂且不说了,这个是平民百姓也能穿得起的东西,有钱人家也可以用桐油进行处理,使其更加防雨。这里说的是用丝绸浸油制成的油衣,这种油衣以京城窦氏所制为最佳,如果是用绢绸夹杂哆啰呢来做,一件油衣卖三两银子是不算贵的。

    普通殷实人家,用麻布抹油来做,一件数百文,细心呵护的话也足够穿个十几年了。穿起来十分轻便,和蓑衣相比,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漏雨的地方很少,不像是蓑衣,主要是采取一层层铺排的办法来防雨,动作大了,总感觉雨滴会顺着蓑针流到衣服上,带来若有若无的潮气,窦氏的油衣,如果能买到正品的话,至少头两三年内,在普通的雨势中,可以真正做到‘油衣无漏’,这不是太大的问题。

    两三年后,或者是遇到大雨了呢?这就不太好说了,糖代还留下一个典故,是和皇帝有关的讽谏故事——皇帝遇雨,问从人左右,‘油衣若为得不漏’?可见,即便是皇帝穿的油衣,一旦遇到暴雨,也一样会有雨滴顺着油迹没那么厚实的地方,或者是阵脚的疏漏处渗透进来。

    如果橡胶雨衣的价格,和油衣差不多,但能做到不漏的话,那么,舟中的商户,便认为橡胶林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