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这……还不知道愿不愿意去呢!”

    “怎么不愿意呢?只要是能进城,哪有不愿意的?这又不是去修路队——”

    修路队虽然也是吸纳农闲劳力的重要渠道,报酬也不低,但说实话相当的吃苦,不比干农活轻松多少,很多体力跟不上的村民,宁可在家做点手工活,也不敢去修路队。

    其中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修路队去的都是城外荒僻的地方,远离城市,赚的钱无处花不说,也没有接触到适婚女子,或者其余岗位的可能,哪怕是收入低一些,但大多数年轻人都更愿意进城,而不是去修路队。而去农业专门学校,为他们干活,更是比所有岗位都好,在农户来看,这是进退两便的事情——去帮着农业专门学校干活,表现得好,马正德就是例子,可以从普通农民变成田师傅(农业技术员),也有从田师傅变成农业老师,专门培训田师傅的可能。

    就算是笔头、嘴上的功夫不好,不能和马正德一样,完成从流民到农业老师的三级跳,但干活时接受的指点和培训也是不亏的——田师傅在移民村落受到非常普遍的敬重和欢迎,农民们半点没有食古不化、盲目自信,对他们的教导不但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饥渴!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虽然祖祖辈辈也都是务农的,但却不是在这个地方务农,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对于土壤、水文、气候都是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有个人能出来手把手地教大家,该怎么种田、怎么杀虫、怎么施肥,乃至怎么收获一种新作物,怎么处理保存……就算这些知识说穿了都不难,可要是没人教的话,自己得撞多少次南墙,损失多少次收成,才能总结出经验来呢?

    接受田师傅的教导,并且把他们的教导通过笔头记忆下来,这也成了绝大多数成年农户的识字动力,比起这最迫切的需求,识字之后,在娱乐和眼界上的扩张,反而都是细枝末节了

    很多农户不羡慕一度在村中生活,后来考上吏目、改做生意、做匠人的同乡,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他们最羡慕的是马正德,在村中迄今仍然时不时有人谈起他来,认为马正德过的可说是农民最羡慕的生活了。

    ——做吏目的也有被送去挖矿的风险,而且在买地无疑要比在敏廷大得多,那份心思就不是一般人能支应得了的,做生意也是,起起伏伏,容易赔本,还要交各种各样的税费!就是马正德这样,有一门手艺,有儿有女的人家,那福气是真大,不论怎么样,就算他家里人都没了,老马光靠这种田的本事都不怕没人送终的,各村都愿意把他荣养起来,就为了老人家每年指点排布着,随手能让田里丰产个一两成的本领。

    这会儿,马正德写信来,叫何二狗去给农业专门学校做事,这样的邀约,倘若何二狗居然拒绝了,那全村人只怕都要认为他是不知好歹,甚至村长还会强制把他赶去云县都不好说——除了为何二狗考虑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农业学校要人没有只要一个的,就算是去培训新技术,一个村也得出两三个人。

    这是为了保险的缘故,一只鸭子是赶,一群鸭子也是赶,一个村若是两三人都会了新技术,回去也好散播。何二狗不去,村长怎么让他再带人?毕竟,他是马正德的徒弟,别人可不是,马正德有理由提携何二狗,但对只相处过几年的老乡,也就是些面子情了,力度肯定不会那么大。

    这些过去的农民,哪怕是不给钱,节衣缩食地学技术,都是愿意的,倘若能在城市里说到亲事,那就更是大赚了,不管怎么说,总比在村里说上亲的希望要大,村长眨眼间门已经想到了好几个青年——都是在这里有家口的,留在云县的可能不大,长得也比较体面,说亲的希望高……若是能说个亲回村,至少村里成亲人口又多了几对,这就算是很不错的政绩了,往上一汇报,加的可是他的政审分……

    至于小赵,他是跳出农门了,可他弟弟还没个着落呢,也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