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才是帝辛给予九青真正的赏赐!

    “到时周旦小卜的赏赐也由九青小卜操持。”

    九青目微动,典籍宫一向是大史的权利范围,而这一次,王强势地夺走这股权利,身为大史,一殿之长的殷衍可能答应?

    但王挑选的是巫臣五宫之中,地位最为薄弱的史殿,典籍宫之物对贵族而言,观阅也非掌握,移到朝歌并无不可,能观看的王不可能不给他们观望,不能观看的放在哪他们也无法观看。

    所以,此事不管殷衍如何不情愿,大概率也能成。

    但交锋也必不可少,贵族大可以借用一次代价不高的妥协,让王留下隐患,给下一次重大,且与他们利益不和的大事,留下拒绝的权利。

    可王如今要动用大商的底层商人群体啊。

    这典籍宫中的书,就极为重要了,这是大商的传承之地,一些外室的典籍就能够让不少商人达到入朝为官的程度。

    而其中的聪慧者,王还可让观一二内室书,成为高位,以此制衡大商已经变得腐朽的贵族群体,加强身为商王的统治力,这才是帝辛想要的。

    这对当世大商来说,是崭新的变革方式;但后世而来的九青言,例朝例代,这样的方式不知上演了多少次,所以他能在帝辛谋划中,进行添补,悄无声息地帮助帝辛完善此次,隐秘的改革。

    看来前往朝歌后,得好好为此事占卜一番了,不过不知,加上命的天赋,能否占卜成功。

    九青心中已有决断——此事关乎重大,大商的气运皆会聚来,他一定要想办法占卜成功,方能以功绩,一搏大商气运。

    九青不可能逆着大商的大势而行,他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只能借助大势而谋求成长,而此时大商的大势,除了帝辛外,就是大商的贵族、宗室、贞人、诸侯……

    诸侯?

    如今姬昌都未被帝辛抓入羑里,足足关了七年才出来,写成了《周易》,九青可等不到那个时候,或许《周易》可谋。

    但此时不是帮助西周的时候,大势尚且在商。

    其余贵族、宗室、贞人,九青认为专心地为一帝王一人为臣,比屈膝在贵族、宗室、贞人这几个大集团之间要舒适得多,帝辛直来直往,虽易怒,但存理智的脾性,尚可。

    ……

    而对费仲来言,九青的思索不过转瞬,似乎在惊讶王对他的特例,这让费仲很满意,他自幼随王做事,一切荣誉都来自帝辛,自然为帝辛考虑,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外界传闻中,帝辛最为宠信的臣子。

    “九青小卜,听闻微员小祝邀您一同去寻大史,此事不必,王已有安排,只待明日朝中定论此事,后日即可启程,前往朝歌,之后的书册典籍会由王勒令归来的廉师为领,甲兵押送前来。”

    廉师?

    大商臣位分为内服、外服;外服是商王分封的诸侯,内服是王实际掌控的地方的臣子。

    其中内服有外廷、内廷——

    内廷多为巫官、侍卫。

    外廷多为武官、卿士。

    九青询问廉师情况,他来大商只了解了内廷之臣的情况,对于外派的外廷臣,这样的武官少有了解,此时开口,也是希望能在见到这位廉师时,能相安无事。

    “廉师啊,原为蜚国大子,与王自幼相识,之后为蜚国首领,在王继任后为王出征,乃大商一师之长,统帅数万甲兵。”

    “此刻妹都中的恶来大子与季胜元子乃蜚廉唯二的嫡子,前段时间就奉命出城,传王令。”

    原来如此,怪不得狩猎之时不见恶来与季胜,不过当时鄂弓也不在。

    “蜚廉……余知晓了,多谢费仆御告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