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一等一出息人,这无疑抬高了路家刘家的门楣,加重了路心澜的政治资本、社会地位。

    因此,哪怕这会儿路心澜还只是个小小童生,他和冯家都已经是对等,更甚至隐隐占上风的状态了。

    倘若这科乡试路心锲哥仨得中,成了武举人,那无疑就完全压过了冯家。

    毕竟,冯畅襄虽是个师爷,是个秀才,但家中却并没有在读书科举方面混出头的,家中天分最好的次子也才将近弱冠中的童生,如今年逾而立三载,仍未进学(中秀才);其长子三子四子更不必提,都是二十好几中的童生。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童生尚且那般艰难,更谈其他?

    偏冯家同路家梁家一样,都是地主家庭,耕读传家,往上拉好几代都没啥出息人。

    倒是路家,到了路心澜这一代是真的起来了,不可同日而语。

    这不,这回冯家求亲,礼数可就周全细致多了,规规矩矩请了双方都认识的中人登门来打探、说和,在景霖递出有意向的讯息之前,那更是门也不敢登,拜帖也没敢递。

    原剧情里,冯家可不是这么回事儿,冯畅襄同路心澜的夫子探听了路心澜的详细情况后便直接递了请帖,让原主徐慧康登冯家门做客了。

    虽然双方见面的时候冯家也是客客气气的,热情周到的,但仔细论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冯家当时的行为多少是带有傲慢色彩在里头的;也自信哪怕他们给了徐慧康下马威,徐慧康母子也不敢慢待了他们的女儿冯琪章,完完全全的有恃无恐;更相信等路心澜考中举人,成长到可以拿捏冯家之时,冯琪章孩子都好几个,上十岁,快成年,路心澜顾着孩子,不好意思也不敢对冯琪章如何,对冯家如何。

    景霖现在细细想来,不得不赞一声冯畅襄的鸡贼,老谋深算,还真处处叫他卡住了,卡好了,原剧情里可不就是步步照着冯畅襄的设想走着吗?

    仔细的将路家冯家现下的情况琢磨透后,景霖是真的发愁。

    现在让路心澜低娶冯琪章,且不说路心澜能不能乐意,就是路嘉敬那一关也很难过。

    这一点,从路嘉敬压着路嘉庆,不让他给路心昼现在就安排婚事儿就足以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