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毋庸置疑,刘彻受到了打击。

    他其实还没弄懂神女那条山河为绣的披帛是怎么回事。

    但他一直都是一个敏锐的人,敏锐到足够意识到,一些事情在真正发生之前,就已经显露出来的苗头。

    他的失态,比起惶恐,其实更像是不安。

    并不清楚神女的改变是因为什么,因此而不安。

    他眼前原本以为已经清晰的那条路,逐渐地又蒙上了迷雾。

    刘彻已经很多年,不曾像年少未掌权之际那样,整天整天地把时间消耗在上林苑中。

    但他仍然是个优秀的猎人,知道倘若误入山林,而四周迷雾四起,则此时最该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

    少府的官员又向他呈递上了新的纸简,记述着冶铁术最新的突破。

    刘彻看也没看,直接把纸简压在了案牍的最底下。

    所以他也就没有注意到,在纸简的角落里,写着另一则消息。

    故李将军,在陇西养马,其马场中的马匹,似乎有异于寻常的马匹。

    狂热散去之后,谨慎重新占据了上风。说是惊弓之鸟也罢,胆小如鼠也无所谓,在弄清楚神女变化的原因之前,刘彻不准备再为了篡夺神权而做任何事。

    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

    倘若神权姑且不能到手,那唯有树立起更坚固的皇权,才能稍微一解他心里已经被挑起来的渴。

    得到了刘彻的支持,主父偃立刻开始施行他早已经拟定的计策。

    四个月之后,大将军长平侯卫青与冠军侯霍去病班师回朝,胜绩过于显赫,反而使朝野上下悄无声息。

    唯一的一点改变,或许就是年轻的冠军侯身边,逐渐多了许多攀附他人。

    或许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卫青的骁勇善战,天下人总是喜新厌旧,因此冠军侯此次封狼居胥的功业,竟然比长平侯的名声传得更快更远。

    冠军侯霍去病,不过弱冠之年,如何不耀眼。

    已经没有人再把他看作卫青的外甥了,他的名字甚至不怎么被和卫青的名字在一起提起来,他自身的光辉已经足够立足。

    当他站在宣室殿上,身上逐渐焕发出于卫青相异的,隐忍之下,更冷硬的锋芒。很难不叫人想起,那种皮毛丰美的年轻野兽。

    煊赫之下,宣室殿上,刘彻发下诏书,说此次能够大胜匈奴,是得到上天保佑,继承高皇帝遗泽的大事,愿意将此功业与刘氏诸侯王共享,因此要废除过往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封国的古旧制度,从今往后,举凡王侯的子嗣,无论嫡子还是庶子,都可以共同分享父亲的封邑。

    后世称这一封诏书为“推恩令”,又有好事者,称之为千古第一阳谋。

    在史书的记载中,主父偃为刘彻起草推恩令,又持着天子的符节,出长安城,亲往诸侯们的封国,劝说刘氏的诸侯王们顺从这封诏书。

    推恩令所以称之为阳谋,高明就高明在达成削弱诸侯封国疆域和实力的同时,巧妙地将汉廷与诸侯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了诸侯家中嫡子与庶子之间的矛盾。

    原本能够全部继承家业的嫡子固然不满,然而凭空多出了继承权力的庶子却会自发站出来与之抗衡。

    更要紧的是以“施恩”的名义,占据了大义在手,使天下诸侯,唯有拜谢皇恩。

    然而纸页上的筹谋纵有再多的机巧,真正到实施的时候,既然有人的利益被损害,则必然要见血,方能功德圆满。

    要见诸侯的血,更要见主父偃的血,纵然有冠军侯随行,主父偃此去也是九死一生。

    然而个中细节终究不为人所知,世人所能见识到的,只是有些诸侯安好,另有些诸侯以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