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李承乾也是迫不得已,府兵能不欺负庶民已算是好的了,想要让将士帮助百姓进行救灾只能软硬兼施。

    幸运的是这时候脸皮大于一切,东宫六率卫哪怕为了自己面子,也会强逼自己尽心救灾。

    只要他不要脸,他就能利用大部分人。

    高士廉怔怔看着李承乾,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

    “臣不知该赞叹太子爱民如子,还是该劝谏太子注意上行下效,不要败坏大唐风气。”

    “舅爷会阻止我吗?”

    “不会!”

    高士廉摇了摇头:“既是陛下想法,我便不会阻止。

    只是我也不会帮你,储君之位还是要由陛下做主,相信他会公平公正做出抉择。

    臣会尽力尽快让山南道恢复生产,其他事臣不会管。”

    “多谢舅爷!”

    李承乾是真怕高士廉参与进来,这可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氏族志》的编撰者。

    若不是李世民有私心,监国期间主持朝政会是这位,而不是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在这位面前,长孙无忌还不够看。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皇城隔壁的修德坊弘福寺内,太子妃苏希领着长乐公主、清河公主、高阳公主等一众皇室女眷为灾区祈福。

    这是太子妃苏希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为灾区祈福,这代表了李承乾正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目标,天下庶民的民心。

    祈福完之后,苏希来到弘福寺外,此时外面已经聚集了大量百姓,他们都是听到有布施才来的。

    见到苏希和一众公主出现,原先吵闹声不断的广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苏希闭上眼深呼吸三次后,朗声开口:

    “山南道荆州等地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此次来弘福寺一是以布施的方式向山南道的百姓祈福。

    再则便是希望诸位能将我说的话,传遍全长安。”

    说到这,苏希指向众人身后,前往弘福寺的路口:

    “诸位来时可看到路口上的牌坊和石碑?”

    “看到了!太子妃殿下,那是用来做什么的?昨日还没有。”

    “用来记录善人善行的!”

    苏希拔高声音:“山南道在秋收之际发生水灾,粮食被淹没、房屋被毁,数不清的百姓无家可归,无食可用。

    同为大唐百姓,我实在不忍心见山南道百姓受此磨难。

    本宫决议,即日起东宫削减半数开支用以救援山南道。

    我也在此呼吁长安所有百姓,有能力的也出一份力。

    只要愿意为灾区百姓出力的,我会命人将其善行刻在牌坊和石碑上,让所有来弘福寺的人,都能看到他的善行。

    在其死后,还将其名字刻在弘福寺内,永享长安百姓香火。”

    此言一出,广场上落针可闻,所有人满脸呆滞。

    ‘什么意思?善行刻在石碑上?永享弘福寺香火?这不是成神了?’

    ‘真的吗?’

    片刻后,整个广场开始议论纷纷,有个胆子大的高声呐喊:

    “太子妃殿下,若我捐献钱粮,可否刻上我母亲名字!”

    “可以!你若第一个捐献,我会将你母亲善行记录在县志上。

    若你母亲出生于长安,则写在长安县志;若你母亲生于万年,则写在万年县志……”

    话音未落,男子高声呼喊:“荥阳郑恒愿为山南道捐献粮食千担,布千匹!”

    “平康坊李真愿为山南道捐献粮食百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