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来到了周一。

    张祎准时到介入科报到,主任宗茂衡信守承诺,将张祎带去了DSA室。

    附院介入科虽然只是个成立半年不到的新科室,但名气已经在周边地区传播开来,影响力覆盖了苏北、徽东北、鲁南、豫东等地区。

    若是单论宗主任的拿手绝活,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那影响力覆盖的区域还得再扩大一倍。

    今上午的一台介入手术便是布加氏综合征。

    这种病,高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因为肝静脉堵塞导致门静脉高压,从而造成消化道慢性溃疡及出血,双下肢浮肿,腹水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介入学科没发展起来之前,这种病只能是开大刀,但门静脉系统非常复杂,堵塞掉的肝静脉很难得到有效疏通。

    往往是刀挨了,罪遭了,可各种临床症状依旧未得到明显缓解。

    但在DSA下行门静脉系统造影,很容易就能看得清楚是哪里堵上了,然后将导管送过去,注入溶栓药物进行疏通。

    这种术式对患者的创伤极小,且基本上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做介入不需要行开放性创口,只需要在患者大腿根部做一个很小的静脉切开。因而,手术医生无需刷手浸泡消毒,直接穿戴无菌手术衣及无菌手套。

    但之前,要先穿戴上一件保护自己少吃射线的无袖铅衣以及一顶铅帽。

    张祎接过铅衣铅帽时,差点失手没能拿住。

    太特么沉了。

    一件铅衣至少三十斤,一顶铅帽也绝不会少于五斤。

    穿上了铅衣戴上了铅帽的张祎,顿时觉得自己笨拙如熊。

    宗主任很有耐心,几乎是手把手教会了张祎穿导丝下导管,前行后退转弯等各种手法技巧。

    张祎也很争气,宗茂衡每教一个手法技巧,他都能瞬间领悟要领,尝试三两下之后,便可熟练掌握。

    只用了五次造影,张祎便将导管送至了肝静脉堵塞处,于一刻钟的时间,分三次注入溶栓药物。静等十分钟,再行造影时,两位手术者,一位物理师,以及数位DSA室的护士,均露出了欣慰笑容。

    栓融了,血管通了,患者可以送回病房安心等着病症消失了。

    张祎长出了口气,退下介入手术台,摘掉铅帽,脱下铅衣,找了个墙角瘫坐在地。

    这种手术,不单累体力,更累心神。

    往里推送导管导丝时,就犹如高空走钢丝一般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戳破了血管。

    “宗主任,我的表现可还行?没给你丢脸吧?”

    宗茂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不无感慨道:“你知道我在帝都三院进修时,第一次上介入手术用了几分钟吗?”

    不等张祎作答,宗茂衡严肃接道:“三分钟!只用了三分钟,就被老师给赶下来了。”

    宗主任的自嘲引来了满堂哄笑。

    但张祎却觉得一点也不好笑。

    同样的事情,在他身上也发生过。

    那是他攻博期间,第一次担任一助跟老师上台做肝移植手术,他分明准备的很充分,可到了台上依旧紧张,一个配合没做到位,被导师直接赶下了手术台。

    可以说,每一位成长起来的外科医生,在享受手术成功带给他的无限成就感时,回首成长道路,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天赋高的,这条成长之路可能会走得快一些,而天赋差了点意思的,走起来速度肯定会慢一些。

    但无论如何,这条路都不可能是笔直的,平坦的,顺利的,无风且无雨的。

    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爬起,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