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星光下,夜色间,两艘小船静静地滑进湖水里。

    一艘是阮氏母女惯用的小渔船,只容两人,轻盈便捷,女子也能轻易掌舵。

    一艘是阮家三兄弟的大棹船,那船桨有成人大腿粗,寻常人提都提不动。

    阮小二提起那傻大黑粗的船桨,轻轻一抖,那船宛如一个灵活的胖子,嗖的飙出去老远,吓醒一串鱼,原地吐泡泡。

    阮晓露握着小船桨,悲催地打转。

    刚刚抽过筋的左腿还使不上劲,划不动船。体育生颜面扫地。

    阮小二无奈,船桨再一抖,大棹船精准地回到了她旁边。

    “算了,我来划你的船。”

    他把大粗桨交给阮小五,自己轻舒猿臂,把老娘提溜上棹船,自己一跳,跳到阮晓露身边。

    于是小渔船也成了一条飞鱼,两条船肩并肩,像装了马达似的,不停不歇地往前冲。

    在它左右,几艘快船不疾不徐地伴行。划船的都是面目凶恶的喽啰,船首飘着杏黄旗。那是梁山派来接应的先头部队。

    岸边的树木山石飞快后退。

    阮晓露坐在船舱里给自己按摩小腿,发梢因为惯性而飘在脑后。看着前面摇船大汉一鼓一鼓的肌肉,脑海中奏起雄壮的《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瘫痪在床的日子太难熬,她重拾文化课,四大名著刚啃完。如今,《水浒传》里的一个个简单人名,化成鲜活的脸,出现在她身边。

    她本来还盘算怎么旁敲侧击地问问情况,今年是哪年,金銮殿上坐的哪个皇帝。

    现在看来也用不着了。

    原身的记忆慢慢苏醒。她用余光打量着身边的大汉。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乃是一母同胞三兄弟。二哥稳重,五哥孤傲,七哥乐天。但三个人都有一项共同点:能打。

    三兄弟打小就是问题少年,常年不着家,无师自通一身好本事,不怕天,不怕地,捕鱼、私商,什么都做。也曾路见不平一声吼,道上的兄弟数不清。为此也不少吃官司进衙门,因此成了百里闻名的“好汉”,人称阮氏三雄。

    一个寻常打渔婆婆,能养出这么三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葩,阮晓露想不出原因,只能归结于基因突变。

    毕竟,自己作为阮家小六,据说跟小七是前后脚出来的龙凤胎。可是时光荏苒,世道不公。她在村里已经算是傻大个,黄花闺女里的一根愣大葱。被几位兄弟一衬,不能说是略有差距吧,至少也算是小鸟依人。此时的小七已经比她高出二十公分,每次居高临下地叫姐,都让她头皮发麻。

    “姐,”阮小七笑嘻嘻,隔船凑过来,把她吓一大跳,“那狗观察欺负你了?人让俺捆在船尾,你若不忿,去揍他出口气。”

    “满身大汉”对她亲亲热热,完全没了方才揍官兵时的凶狠样儿。阮晓露心防卸下,试探问:“你们这几个月,做什么去了?”

    看过《水浒传》的她,心中其实已经隐约有答案。这话是代替阮婆婆问的。

    听她这么一问,阮家三兄弟立刻精神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一桩壮举——

    朝内的蔡京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女婿大名府梁中书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打算运到京师给丈人庆生,名唤“生辰纲”。

    这事传到江湖,各路好汉摩拳擦掌,都盯上了这一套不义之财。

    阮家兄弟被一个叫吴用的教书先生拉入伙,认识了晁盖、公孙胜、刘唐等一群好汉,经过一番风驰电掣的缜密策划,终于抢在各路江湖同道行动之前,把这一笔巨款劫到了手。他们扮作客商,跟押送生辰纲的队伍擦肩而过,用计骗他们喝下了掺蒙汗药的酒。然后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