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也留下不少故友旧部,人脉极广,最明显的一点,刘黑闼和四方大将,就一直对窦红线尊敬有加,隐约以大小姐相待。

    当然,除了是窦建德和旧属的关系,不排除刘黑闼等人是在离国找个靠山,免得被孤立或欲求无门。

    其他三妃的父亲还在,情况就更复杂了。李渊,武信肯定要带走,不管他愿不愿意,李建成、李元吉、窦氏、李孝恭等人,倒是可以偏向自愿。

    翟让至今和魏国公李密间隙未解,见面就是大眼瞪小眼,武信听说,私底下两方已经大小私斗暗杀过无数次,基本是翟让败北,或许这也是李密不想交出兵权的主要原因。加上翟让性情豪爽,不重权势,倒是可以留下,充当一方镇帅或御帅。

    然后就是徐世绩、程咬金、王伯当、单雄信、雄阔海、秦琼、罗成兄弟等人,对这些人,武信颇为信任,留走的作用都很大,武信也不清楚自己偏向哪种。包括尉迟恭、杜横、伍云召兄弟、罗士信等人,情况类似。

    至于闻人仲,武信倒是偏向带走,因为除了武信,没人镇得住闻人仲。闻人仲倒是不会造反,却很会闹事,等他身份地位越高,闹的事就越大,还是带走比较好。

    接下来是弘伯,武信用习惯了,当然想带走,他们也会跟随。

    再就是三大府主:魔后、花公公、高士廉。魔后一直很听话温顺,低调勤恳,但过于神秘,武信偏向带走,以武信对魔后的了解,也应该想走,否则修行之路就难有成就了,魔后毕竟是江湖人物,不算朝堂之人;花公公,武信也用惯了,当然想带走,花公公应该也愿意;高士廉,武信倒是偏向留下,坐镇离国。

    最后,就是各大豪门、势力的大修士和领袖了,还有上代及以前的天骄,比如韦孝宽、长孙稚、鱼俱罗、定彦平、屈突通、裴仁基(包括裴元庆)等等,人数最多,武信也是偏向带走。这些人修为境界都极高,能力智慧也不低,关系网更是盘根错节,极为庞大复杂,部分人的修为境界还突破界限了,就更没必要留下,留下的弊远大于利,也必须给后续人才腾位置。

    ……

    以武信的强大思维能力,还是足足揣摩了一夜多,而后把名册交给李靖和高士廉,也包括花公公、魔后等人,由他们负责处理相关之事。

    当然,这是离王的初步意思,距离真正实施肯定还有段时间,并非圣旨,名册上的人还有缓和的余地,因此引发的矛盾,也好及时处理和有缓冲余地,这也是武信提前交出名册的主要目的。

    另一目的,就是关系到晋国大典后的册封大典,也让那些和离王意志相反的人,好好考虑衡量下…有点半威胁的意思!

    果然…

    这名册一出,顿时天下哗然,暗流涌动,朝堂震动,文臣武将的各种交际活动,迅速狂飙数倍。连离国诸妃也跟随躁动,纷纷以各种借口探望“大姐”长孙无垢!

    因为长孙无垢是唯一一个没上名册的重要人物,以她的身份地位和威望声名,显然不合理。

    很大可能……长孙无垢也参与了这份名册的制定。

    ……

    当夜。

    武信正和高士廉、李靖、长孙无忌、宇文恺等人,商议再建天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代价。

    以武信的意思,是想配合五方镇军,在离国北部和东部,建造两座天都,以成五都镇天国之局,也能极大震慑内忧外患,特别是四方边疆的长期骚扰。这样武信等人走得也放心。

    可惜,计划和现实偏差太大。

    自古以来,才三座天都,江都还是大隋新建,可想而知天都的建造之难。

    就算离国已经统一天下,暂时没什么大的动乱或其他大问题,也难以建造一座,更别说两座了。

    李靖、高士廉等人,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