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最大政治依据就是曹操篡汉。曹操当政期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样的标签一直贴在曹操的身上。其儿子曹丕在曹**后真的篡了汉更让曹操篡汉这条罪状坐死!

    但是,曹操本人真的想篡汉吗?

    我们恐怕不能从其儿子曹丕篡汉就认定曹操篡汉。

    曹操篡汉的客观条件是完全具备的。汉天子献帝只不过是一匹夫尔。汉庭内外皆为曹操的人。曹军即是汉军。人们只认曹政而不知汉政。如此之下,曹操篡汉其实只不过是顺水推舟之事。

    但是,曹操并没有篡汉!这是铁的事实。

    曹操想过篡汉吗?

    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很多人都认定,曹操实实在在想过篡汉,只不过是碍于自己的某种原因而没实施而已。

    曹操的很多手下人确确实实想过篡汉。但这并等于说,曹操本人想过篡汉。

    甚至说曹操是汉室贤臣,也丝毫不为过。

    当初曹操就参与过对篡汉之人董卓的暗杀和讨伐,更是遏制有篡汉之心的袁绍的最大政治势力。可以说,曹操的第一段政治生涯就是围绕着护汉而进行的。

    曹操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多忠勇之士的拥护和跟随,和曹操一直高举护汉大旗应该有着最紧密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因为此,义气深重的关羽才肯于暂时归附曹操,或者说有理由说服自己归顺曹操。

    不然,如果曹操那时就已经彰显篡汉之心,关羽再行归顺的话,关羽的忠义就荡然无存了!曹操一直谨慎地规范自己。虽然最后达成加九锡、带剑上殿的最高级臣子程度,但是,他并没有迈开篡汉这一步伐。

    在没有迈开最后一步的时候,即使是王莽,也是大汉的周文王。

    所以诸葛亮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曹操的确是个贤臣,是一个汉臣。

    曹操乃是地方军阀出身,即使他有心放权与汉献帝,也是不行的,须知,曹操已经功高震主了,试问哪个时代功高震主之人能得到一个好的下场?

    在一定程度上,曹操是在自保。

    只是在后来曹丕篡汉了,他身上黑点也就洗不去了。

    曹冲知道诸葛亮的意思,这条路是曹操的路,但不是我曹冲的路,曹冲对着诸葛亮一阵拱手,说道:“此路虽好,但却是我父之路,并非是我之路数。”

    诸葛亮看着曹冲的眼神,知道他自己早有目的了,现在来问自己,不过是增强一些信心罢了。

    此子,志向还真是大的惊人,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能力了。

    诸葛亮顿了顿,眼睛发出刺眼的光芒,他环顾四周,才用蚊蚁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三条路,便是王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