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能从一个傀儡变成掌握大权的军阀,刘璋很显然也并非是寻常的虾兵蟹将。

    刘璋最后投降,非是无能,实为无能为力。

    所谓的益州富饶,其实是个误会。

    益州因为交通不便,和中原地区联系比较少,一直到秦国消灭蜀国,派官治理,才开始逐步进行开发。

    当时的益州从地图上看,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但实际上连四川的开发都没有完成,大量的山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着,在朝廷的有效管理之外。

    经历了两汉四百年,益州的开发其实并不充分,开发程度比较高的,主要就是成都平原,其它更多地方都是处在荒蛮状态,被少数民族占据着。

    而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是不向国家缴纳赋税,承担义务的,只要不发生叛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事实上,西南地区的叛乱是一直在进行的,汉朝并不能进校有效管理,叛乱是经常发生的,而朝廷和地方驻军也是通过平定这些叛乱,不断消灭实力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之中。

    即便如此,这个过程到汉末也还是没有完成。

    朝廷派出的益州刺史辖区范围内,真正比较有效控制起来的,主要就是蜀郡和汉中,其他地区的主要居民都是少数民族,是在国家的有效管理之外的。而国家能够控制的汉族居民的人口数量并不多。

    益州真正的大规模开发,第一波实际上就是汉末三国时期。

    因为汉末中原和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一些中原地区的居民就开始举族迁徙,进入益州境内,益州的人口才增加得比较多了。

    经过从刘璋到蜀汉的长期开发和发展,到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才一百万,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人口数量最多大概就只有这个数量的六七成。

    而且,经历了东汉中后期的大规模土地兼并,人口依附于地方豪强,实际上就等于脱离了国家的控制。

    国家必须通过豪强地主,才能将他们占有的土地上依附着的人口变成可为国家所用的人口。而这就意味着,国家必须得到豪强地主的配合和支持,才能维护统治。

    这也是汉末和三国时期形成的部曲兵的制度基础。

    刘璋的父亲刘焉在到达益州的时候,益州刚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冲击,在地方官僚的主导下平定,才恢复了政治秩序。

    但刘焉为了树立自己在益州的威信,建立起个人统治,诛杀了一批势力比较大的当地豪强地主,而他所赖以对抗这些地头蛇的,主要就是东州兵,也就是从南阳和关中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士。

    刘焉死后,刘璋是在刘焉的老臣、地方大吏赵韪等人的支持下才继位的,他们之所以拥立刘璋,而没有选择拥立比刘璋年长的刘瑁,主要原因就是刘璋性格比较懦弱,也就是三国志所谓的“温仁”,便于他们控制,充当傀儡。

    但刘璋却偏偏不甘心完全充当一个傀儡。

    继位不久,就和张鲁决裂,全部杀死了张鲁留在益州的家属,和张鲁结下了死仇。

    为了抵御张鲁,刘璋派刘焉的老臣庞羲出任巴西太守,负责防御张鲁,结果庞羲到任后反而和张鲁眉来眼去。

    庞羲毕竟还没有和刘璋撕破脸,赵韪就直接撕破脸叛乱了。

    因为甘宁等人在益州东部地区叛乱,得到了刘表的支持,刘璋派赵韪率兵前去平叛。

    赵韪到前线后,先平定了叛乱,将甘宁赶到了刘表的辖区。

    但是赵韪又私自和刘表媾和停战,在益州地方豪强的支持下,回师成都,差一点就推翻刘璋。

    只是东州兵知道这次如果刘璋失败了,他们都得死,所以都拼死力战,才击败了赵韪的军队,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